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1.公共文化优质均衡发展工程。出台《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21-2025)》,实现文化供给从“有”向“优”跨越。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经济水平较弱的地区倾斜、向基层延伸,保障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权益。

  2.文化地标建设工程。推进杭州未来文化中心、浙江文化城(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德寿宫遗址公园、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暨世界旅游博物馆、南宋博物院、钱塘江博物馆、建德千鹤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群众文化中心、杭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萧山城市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杭州音乐厅、浙江省油画院、杭州艺校等文化设施。

  3.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益性文化培训,开展全民阅读、杭州学习节、西湖读书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活动。常态开展“送文化”“种文化”“赛文化”等活动,提升“你点我演”“我送你秀”等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平台功能。

  4.媒体深度融合工程。推进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市域媒体的新闻内容生产能力,深化数据、内容和管理“三轮”驱动,实现市域媒体平台与城市大脑“双向”赋能,形成媒体深度融合“一张网”。

  5.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编纂出版传播工程。着眼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杭州故事,按照打造精品的要求,完成1部专著、10个系列的100余种图书。根据新时代读者阅读习惯和传播需求,同步推出可听书籍、短视频和记录片等衍生产品,依托全媒体和自媒体形成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矩阵。

  (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大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壮大数字内容、影视生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现代演艺等优势行业,建强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全面深化文化与科技、金融、贸易、教育、制造、体育等融合发展,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实施文化企业提升计划,培育壮大规模化、外向型、高水平文化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鼓励互联网文化企业创新,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提升文化产业平台。高水平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全面提升平台引擎赋能,打造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和样板区。发挥咪咕数字阅读基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鼓励良渚数字文化社区、遥望直播产业基地、哔哩哔哩浙江电竞总部等特色化产业平台建设发展。

  构筑文旅融合平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样板地。创新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和载体,系统性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建设。加快推动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加强杭黄全域旅游合作。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全力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快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文旅融合IP工程。

  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供给。深化推动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积极培育“非遗+旅游”“博物馆+旅游”“演艺+旅游”“文创+旅游”“影视+旅游”“工业遗产+旅游”融合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模式创新发展。整合经典景区与精品旅游项目资源,规划开发高品质旅游线路,推出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游、文化主题旅游等主题特色文化旅游线路。繁荣发展夜间旅游,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业态,适当延长博物馆、图书馆等开放时间,提升城乡美化亮化夜间环境。开拓淡季旅游市场,推出淡季旅游惠民措施,发展会奖旅游。

  八、建设美丽宜居环境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优化提升筑牢自然生态本底,加快社会领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

  (一)优化提升筑牢自然生态本底

  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管控。深入建设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维育钱塘江水环境生态带、天目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带和千里岗水土保持生态带等生态安全骨架,建设多层次多体系生态廊道体系,维护全域生态空间。加强重点生态空间保护监管。加强生态修复监管,强化对水土流失等生态退化地区的监测评估与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实施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加强对城市重点开发区块的生态监管,确保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

  全力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全面提升保护、管理、经营、研究水平。强化西湖西溪一体化,持续优化水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联动实施西湖全域综合提升和西溪湿地原生态保护提升,强化自然生态景观保护,进一步提升水生态品质,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实施运河山水景观连廊工程,推动大运河水系与西湖西溪联动。

  建设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高标准推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千岛湖综合保护,推进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保,开展淳安“两山”银行试点,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绿色考核体系,推动立法保护。加大千岛湖周边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制定实施千岛湖沿湖湿地恢复计划。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推进建德、淳安、富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统筹配置森林、湿地、水系流域、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系统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以重点河流、湖泊、水环境功能区为关键,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修复,促进水体自净能力和污染物降解能力稳步提高。加强坡耕地及小流域林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积极开展废弃矿山、湿地、滩涂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钱塘区杭州大湾区湿地公园、城西科创大走廊“湿地湖链”生态工程建设,推进钱塘江流域、运河流域、苕溪流域湿地群的生态修复,助推“湿地水城”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