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强化环境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开展环境应急队伍标准化、社会化建设,加强企业和园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积极推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强化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建设。

  8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强化生态保护修复

  8.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8.1.1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紧扣“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围绕全市“1+3+50+N”城镇化空间格局,聚力打造“项王故里、水韵名城、中国酒都”,严守“三条控制线”,坚持中心城区、宿城新区、高铁商务区“三区一体”推进,切实抓好大运河文化带、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规划建设,推进“多规合一”。

  推进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推进宿城经济开发区南片区、两河片区控详规及城市设计编制,加快运河宿迁港控详规调整,完成激光小镇控详规编制,做好宿城经济开发区西片区西拓概念性规划研究,为中心城市建设拓展空间。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科学指导和引领乡村建设。编制完成宿城区生态修复规划,围绕美丽宿城建设,大力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工程。

  8.1.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统筹布局产业发展空间。构建布局合理、特色显著、错位竞争、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以龙河为中心,依托宁宿徐高速公路、徐宿淮铁路、淮徐高速公路及S232,加强与洋河新区的联系,带动陈集、中扬发展,统筹规划区南部地区城乡发展以龙河为中心,发挥苏皖边界工贸城镇影响力,充分发挥便捷的交通优势,承接区域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

  洋北街道:产业发展以港口建设为契机,发展临港物流和绿色建材产业,打造“港(口)、园(区)和镇”的一体发展典范。耿车镇:产业打造为电子淘宝乡镇,产业转型升级典范,打造宿迁市电商高地和货物配载中心。龙河镇:产业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产业为主。陈集镇:产业以高效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8.1.3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实行精准保障、精细利用。继续实行用地分类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突出保障重大产业、重点民生、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严格落实土地报批政策要求,积极探索提升土地报批效率新机制新举措。二是积极盘活存量、控制增量。持续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工作,充分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土地,积极消化批而未供土地。三是推进试点创新,打造特色亮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评估试点效果,稳妥有序推开。四是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努力争创国家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

  推动绿色生态发展。一是落实用途管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用途管制,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二是强化耕地保护。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从严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强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建立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性机制。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三是强化林业管理。大力推进杨树更新改造工作,坚持“成片林面积不减、森林覆盖率不降、生态景观效果不弱化”,依法有序地做好杨树更新改造。全方位实施绿化造林工作,“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造林面积0.55万亩,努力实现林木覆盖率稳步提高。

  严格规范用地秩序。一是落实自然资源管理共同责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共同责任机制以及联合执法、联合办案机制,切实落实主体责和共同责任。二是构建完善执法巡查机制。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执法巡查机制。充分利用“慧眼守土”工程、实时监管等手段,及时发现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深入推进违法用地综合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大力宣传耕地保护“八不准”、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六个严禁”要求,依法规范用地秩序。三是推进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规定和办法,指导全区节约集约、依法规范利用自然资源。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各类城乡建设不得擅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擅自改变永久基本农田的用途和空间布局,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化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同时,加大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展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8.2严格重要生态空间保护

  8.2.1严格管控生态空间保护区域

  严守重要生态空间。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8〕74号),明确宿城区范围内8块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边界范围,设立边界标志,设置管护岗位,加强日常巡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制度,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严控工业开发强度。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试行》要求,宿城区在引进新项目选址时避开废黄河(宿城区)重要湿地、京杭大运河(宿城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满足生态红线管控要求。严格控制京杭大运河清水廊道、徐洪河清水廊道、古黄河湿地及洪泽湖湿地周边的开发强度,强化沿线工业和城镇污染治理,推进产业集中开发与均衡布局,建设防护林带,保护生态岸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生态防护保障。

  8.2.2着力构建生态空间安全格局

  构建生态空间格局。紧扣“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发展定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推动多规融合,优化调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构建生态廊道,提供生态保障,建设以生态廊道为主要骨架、生态绿心为连接支架的生态空间安全格局。构筑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宿城区)清水廊道,与区域外廊道贯通的徐洪河(宿城区)清水廊道以及以四条重要河流(古黄河、西民便河、西沙河、古山河)为次要廊道的生态安全骨架;打造古黄河(宿城区)省级湿地公园、洪泽湖(宿城区)重要湿地做为区域北部和南部的重要生态绿心,发挥湿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服务及生态旅游功能。

  优化整体生态建设格局。以宿迁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等生态文明示范细胞工程,不断放大现有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京杭大运河、古黄河沿线、环洪泽湖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建设试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