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 “十三五”相城区工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二)存在问题
1.规模不够大
相城区整体工业规模相对偏小,十大重点行业在工业发展格局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新兴产业总体实力较弱,未实现爆发式增长。“十三五”期间,新旧动能转换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等问题,以及受新冠疫情引起的暂时性经济下滑影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低于“十三五”规划目标;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苏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占比仅3.9%。
2.结构不够优
企业多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细分领域,部分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间互补和融合度不足,产业提质增效不突出,聚集效应不明显。尤其是,部分企业产业链条短、价值低,整机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欠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缺乏深度、广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3.创新不够足
多数企业自主研发工业品牌的意愿不强,仅满足代加工等初级模式,地标性产品不多,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创新平台或载体的支撑作用有限,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载体、公共服务平台、产融结合平台等高层次平台仍处建设中,有效发挥全面支撑作用尚需时日。
4.要素不够宽
受土地资源约束,全区实际可规划工业用地空间狭窄,多个板块土地资源已“饱和”,叠加部分产业重复布局,拓展增量空间存在一定难度。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在创新创业、技术推广、产品研发等方面高端人才不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工业发展受资源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约束日益趋紧。
二、“十四五”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外形势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深化,为工业赶超开启通道。工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柔性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加速生产范式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共享经济、线上定制等创新模式催生市场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出现历史性交汇,通过推动“两化融合”“两业融合”,我国部分产业有望实现换道超车,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国际经贸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工业经济“变”中存“机”。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处于大调整大变局之中,经贸领域成为各国博弈焦点,国际经贸规则面临深度调整,各方先后发起CPTPP、RCEP等区域或双边贸易协定谈判,并试图推动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向有利于己的方向演变。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经贸规则还将处于动荡调整发展的阶段,中美大国战略博弈将进入常态化,工业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也将更加错综复杂。
疫情冲击加剧逆全球化回潮,全球产业链出现深度调整的窗口期,为优化产业链创造难得契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衰退风险激增,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预期将逐步降低对我国产业的依赖程度,采取措施重建或者完善其关系自身国家安全的产业链。预期未来美国将加强在墨西哥以及中南美洲产业链布局,欧盟将加强在东欧地区的产业链布局,日本将加强在东南亚地区产业链布局,全球供应链地位不确定风险隐患有所增加。
(二)国内形势
国家战略深化,工业发展重在利用“双循环”战略,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提供良好条件。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工业当前还存在中高端供给能力不足、工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区域布局不合理等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叠加中美博弈战略常态化及疫情冲击,产业链安全更成为关注焦点。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旨在加速国产化应用、进口替代进程,催生我国内需市场新机遇。
国内生产要素禀赋变化,叠加国际竞争“双重压力”,提高生产要素集约化水平正当其时。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红利”逐渐弱化,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人才红利”成为工业竞争新优势。我国技术、资本等要素条件持续改善,产业链中高端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国际分工面临调整。与此同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并加强对我国高端制造的遏制力度。而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依托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制造领域加速追赶,我国工业面临国际竞争“双重压力”。
(三)相城区形势
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成功获批,相城区对外开放格局更上一层楼。相城区外向型经济较发达,有望紧抓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发展机遇,利用好新型投资(新基建、公共消费型基础投资等)、新型消费(健康、教育等体验式消费及信息、环保和新能源等方面消费)、新型进出口(“一带一路”倡议等),主动对接总部、营销机构设在上海的日本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研发+技术/生产转化”,打造新的发展引擎。
国家级高铁枢纽建设,相城区迎来能级提升的大好时机。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城区全面拉开全域交通网络建设,扩建高铁北站,实现京沪高铁和通苏嘉高铁两条高铁交汇,叠加如苏湖与苏锡常城际铁路交汇,形成“双十字”枢纽中心,将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缓解资源约束,加速要素优化配置,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提升能级,加速工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虹桥-相城一体化格局深入推进,相城区承接上海工业资源的优势更为明显。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相城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已成为国家重点工作部署,打造分工明确、组织高效、资源集约的沪苏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重点中心城市错位发展,有助于相城区更加主动地承接上海产业、资本、技术等工业资源,与虹桥形成优势互补,高标准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着力培育具有相城特色的枢纽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