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源建设质量提升工程
精准开展基础教育资源供求预测,发布全区基础教育资源预警,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学位需求,到2025年,全区新建、改扩建学校40所,总投资43.8亿元。持续推进老城区学校改造,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比例达100%,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提升学校装备水平,加大对教育教学设备、教室标准化建设、安防设施投入,到2025年全区中小学基本达省Ⅰ类标准。强化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区中小学校100%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三)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程
围绕“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的目标,持续增加优质普惠资源,创成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对普惠民办幼儿园的扶持与管理,形成公办幼儿园与普惠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以上,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92%以上。利用结对帮扶、项目共建、一体化办园等多种方式,在集团化办园的背景下抱团前进,推进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发展,打造1-2个幼儿园精品项目。积极进行优质园创建,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招生行为,“十四五”期间,县域内85%以上的班额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有关规定,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与幼儿比不低于1:7,其中专任教师总数与在园幼儿总数比例不低于1:15。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争事业编制和员额管理教师总额占公办园教师总额比例达到90%,并逐步实现公办幼儿园教师同工同酬。扎实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重要指导性文件,加强科学保教,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成立天宁区幼儿园早期教育指导中心,推动托育托幼协同发展,到2025年全区新增6-8个托幼一体化幼儿园。
(四)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程
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优化区域联动、城乡结对、校际联盟、集团互派等方式,提高教师交流轮岗的适切性和实效性。鼓励省特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市五级梯队教师等到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规范实施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控制民办学校招生规模。“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生师比达到中小学16.5:1,其中小学17.5:1,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比例100%,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6%。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依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深入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实现学校质量评价全覆盖,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结果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五)优秀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大力实施师德师风提升工程,选树 “龙城十佳”、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50名,开展教师节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围绕“数量和质量”,创新编制管理,深化“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盘活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五年招引义务教育教师350名左右。促进队伍优质均衡,建设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20个,遴选优秀教师牵手乡村学校。加强梯队建设,落实分层培养,造就一批教育理念新、工作业绩优、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树立“师德师风典范、教书育人示范、教研科研模范”的建设目标,创建青年骨干教师培育站和拔尖人才培育站,培育省、市“四有”好教师团队8个。优化“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梯队发展模式,引育省特级教师3-5名、市“五级梯队”教师250名。
(六)内涵发展改革创新工程
全面落实“双减”工作,有效开展课后服务,创建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新增区域及学校优秀做法及案例10篇以上,并在省市级媒体宣传辐射。着力推进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通过外引内联、点面结合、合纵连横,促进江苏各研究区域之间共研共进、形成合力,探索形成具有天宁教育特质的“新教学”样态。持续推进“‘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成果的常态化、普适性应用,加快“天宁互联云课堂”资源平台开发,形成应用指南,辐射范式应用,力争新增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1项。以内涵建设项目研究为抓手促进学校主动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省、市级内涵建设项目。至2025年,新增省、市级内涵建设项目30个。落实“常有优学”新要求,全面提升办学品质,新增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主动发展示范校”共8-10所,提炼发展经验,形成品牌影响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活动,力争新增4-5所“常州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建立中小幼学段系列化劳动教育研究联盟,力争每年分别新增8-10所常州市劳动教育和食育示范学校。广泛开展体育大课间、视力防控爱眼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开设率、心理咨询室配置率达100%基础上,力争每2年新增1-2所常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实施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至2025年,每所学校均成功打造一项体育特色项目,每年新增2-3所常州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实验学校。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全面统筹“艺术特色”学校布点,新增市艺术特色学校3-5所,省艺术特色学校1-2所。
六、保障措施
(一)着力推进依法治教
全面实现“一校一章程”。改革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将法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加强教育督导和督学力量,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深化督学聘用和管理改革,落实教育督导条件保障,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切实增强教育督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测机制,以评价激励促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