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睢宁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三)规划目标

  1.总目标

  到2025年,睢宁县建立起以地震预报监控、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三大体系为主体的新时代防震减灾现代化系统。争取地震监测能力明显进步,城乡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水平显著提高,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大幅增强,防震减灾能力明显改善,使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显著下降,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要求。

  2.具体目标

  健全防震减灾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指挥部,明确防震减灾中的工作责任,形成统一领导、权责明确的灾害管理体制,形成信息共享、运转高效的县、镇两级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形成法规齐备、制度健全的法规政策体系,并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生态保护、城镇建设、资源开采、产业项目等规划中体现防震减灾的要求。

  提升地震监测能力。科学规划地震监测台网,保证台网完好率达95%以上。改进地震烈度速报系统,缩短地震初报时间。实现地震监测台设备设施齐全,功能相对完善,准确观测地下水动态,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推进人员密集场所安装地震信息接受终端,实现对城市重要建筑群和生命线工程的强震动观测管理,提高地震预警公众覆盖率。

  提升防震减灾救助能力。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扩大消防站规模。结合我县实际,整合现有应急救援资源,合理建设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确保灾害发生时,15分钟内应急预案全面启动,2小时内首批救援力量抵达地震现场,12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救助,24小时内第一批异地应急储备物资运抵灾害集结点。

  完善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协调有关部门以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完善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增强应对大震巨灾的运输投送能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防震减灾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源更多更好地向防震减灾聚集。

  推进防震减信息化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力。依托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资源,推进有线、无线、卫星的“三位一体”通信基础建设,为地震监测、应急救援和地震速报与预警服务工作提供可靠通信支撑。协助上级完善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汇集各类地震数据,整合信息资源。搭建防震减灾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有关行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发布、浏览、查询等服务。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强化人民防震减灾意识,改善地震、宣传部门、社会媒体及公共团体的宣传协作机制。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利用线上线下等途径,每年开展3次以上教育活动宣传防震防灾方针政策,提高我县具备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实现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覆盖全面化,应急指挥效率达到优秀水平。

  3.“十四五”主要量化指标

  表1 睢宁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主要量化指标

  类别 量化指标 目标值

  地震预报监控 地震监测井 新建1座城内地震监测井

  地震监测能力 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

  地震速报能力 地震初报时间5分钟以内

  地震台网完好率 台网完好率达95%以上

  国家预警项目 新建基本站睢宁睢城街道台站、一般站睢宁姚集镇台站共两处

  省级预警项目 建设完成17个地震预警一般站

  地震应急救援 新建应急避难场所数 7处

  应急救援时效 15分钟内应急预案全面启动,2小时内首批救援力量抵达地震现场,12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救助,24小时内,第一批异地应急储备物资运抵灾害集结点

  应急物资存储点 新建应急物资存储仓库1处

  应急救援专项储备金 100万元

  地震预警公众覆盖率 县内不低于80%

  地震灾害预防 年度宣讲教育活动次数 每年开展3次以上

  应急指挥效率 每年进行应急疏散演练2次,专家对演练结果评估为优秀

  防震减灾教育科普基地 1处

  四、主要任务

  (一)健全防震减灾体制机制

  1.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机制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地震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充实防震减灾执法队伍,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建立考评机制,将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或任期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评估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形成在大应急新形势下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齐抓共管新局面。坚持鼓励支持、引导规范、效率优先、自愿自助原则,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规章制度,搭建相关学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协调县域抗震救灾工作机制,加强睢宁县域区域范围救灾资源协调关系,结合睢宁县救灾通道布局,形成水、陆、空三维县域综合救灾通道格局。

  2.完善基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完善地震应急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明确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现场指挥部及应急工作组的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日常管理、装备设备管理、应急值班、保障措施等内容。强化各镇、街道、园区部门沟通联系,做好综合协调衔接,提升应急预案的系统性。突出规范编制,深入细致开展风险分析、应急资源调查和应急能力评估。突出动态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提高应急预案的时效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