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进歙县特色食品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围绕歙县特色小吃、粮油食品、果蔬制品、茶叶等,把传统食品与徽文化相结合,寓文化于食品,开发多口味、更营养的地方特色加工产品、休闲食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特色食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重点开发安全优质的功能食品、休闲食品、茶及饮品等绿色食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通过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歙县特色食品交易营销方式多元化、现代化、便捷化。积极打造歙县特色食品品牌,培育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具有原产地特色的品牌产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营销宣传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鼓励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利用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食品工业整体素质。鼓励具有经济实力的食品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加速形成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相结合,促进食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推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逐步培育出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食品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制定歙县特色食品标准,实现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体系化生产,提高歙县特色食品产业整体产品质量。
第六章 保障措施
围绕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三大县域特色产业,着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主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
成立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歙县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参与,细化分工责任,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多方共建、协调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经开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区内各重点产业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经开区建设重大问题,各职能部门积极协调,推进项目实施。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技术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内容,出台更精准、更有力的政策,完善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特色产业发展目标细化到各个部门,强化规划目标监督考核,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
二、加快园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围绕歙县特色产业发展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综合交通、城乡建设、水利、能源、生态、信息、物流等领域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根据抓薄弱、补短板、强功能、增后劲、管长远的要求,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管理科学、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地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加快产城融合的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统筹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存量和增量调整的用地需求,加大基础设施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土地、水、电等资源,统一开发建设交通、物流和环境保护等设施;分头招商和统一招商并重,产业统一布局,探索建设各行政区域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飞地”模式。优化政务服务,重点在技术推广、信息应用、信贷业务、法律政策等方面完善政府服务。建立项目跟进服务制度,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深化电子政务服务,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把稳增长、降成本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三、完善要素保障,助力产业发展
完善土地供给政策。按照国家和省市土地政策要求,重点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将每年工业用地指标向特色产业领域倾斜。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办法,推动滚动式土地指标供应,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展用地空间类型。探索通过土地批租、以土地作为投资、科技地产开发等多种用地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开发利用效率。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年租制度和“先租后买”供地方式,实行中短期的工业用地出让政策。
强化资金保障政策。制定并按年度修改完善《歙县扶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逐年提高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利用工业发展、科技创新扶持、人才引进等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业扩大生产、项目建设等工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加强对风险投资类项目的扶持。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优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及核心技术攻关,增强技术实力,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搭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平台,协调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嫁接盘活、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优化发展。在实施普惠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加大银企对接、“税融通”、政银担贷款、应急还贷资金等方式的运用,积极解决企业、项目建设等资金问题。
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按照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引进行业和企业的领军人才;统筹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企业与有技术优势的院校合作办学,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积极选送优秀企业技术人才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造,加快人才培养;面向国内外,多形式或候鸟式地广纳高层次研发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重点引进支撑主导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鼓励和引导具有制造优势的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提升,获得全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向国家和省人事部门申请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政府给与政策支持、资金补助。
四、强化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发展
着力构建和完善各类创新载体平台,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用人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强创新主体建设,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服务和监督,切实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鼓励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鼓励龙头企业实行开放式自主创新,采取智力与技术入股方式与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跨国公司研发设计开发的本地化,或与本土企业共同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在技术创新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较大投入,全面梳理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库,安排下达年度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重点关注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配合做好项目用地、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工作。加大对落后产能、环保未达标、转型不充分的低效企业清理清退。结合歙县特色产业发展特点,鼓励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专注于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以技术支持、财政补助等形式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型企业,呈现大中小型企业创新梯度发展,全面推产业动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