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黄山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5.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落实《安徽省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服务。构建学校和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协同育人格局。建立全社会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家庭实施、学校指导、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工作内容,依法落实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义务,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制度,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学校教职工业务培训内容。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二)坚持强基固本,构建高质量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1.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落实《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激发办园活力,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深入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实施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学前教育项目。有序发展小学附设幼儿园,推进乡镇中心园建设。支持村集体利用公共资源建设幼儿园,人口集中的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着力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跟踪执行《中心城区2018-2020年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规划方案》,采取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整合一批等方式,争取用3至5年时间解决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不足问题。“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投入3.36亿元用于新、改扩建20所幼儿园,建设面积达5.45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50%以上。规范社会力量办园。坚持公办民办并举,落实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规范发展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按期完成“无证园”、看护点治理工作。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和我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健全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和普惠性幼儿园的最高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指导黟县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督导评估工作,2022年前启动徽州区,2023年启动黄山区、祁门县,2024年启动歙县,2025年启动屯溪区、休宁县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2.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国家举办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统筹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全面落实《黄山市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差距。推动各地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规划前瞻布局城镇学校建设。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优先保障城乡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完善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点规划,满足人口密集区域适龄儿童入学需要。指导各地根据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调整县域教育布局规划,合理有序扩大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投入近12亿元用于新、改扩建42所中小学校,建设面积达22.11万㎡。其中,按照36个班级、1800名学生的规模,重点加强屯溪五中建设,努力打造一所标准化、现代化、示范化初中,满足城东片未来20年入学需要。推动优质教育集群发展。探索建立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指导徽州区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认定申报工作。2022年前启动黟县,2023年起相继启动黄山区、休宁县、歙县、祁门县、屯溪区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3.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进一步发挥高中教育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治理体系,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布局。推动普通高中普及攻坚,加大普通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城乡一体化统筹,办好省级示范高中。“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投入3.71亿元用于实施5个普通高中学校新改扩建项目,建设面积达6.64万㎡。力促多元发展。进一步完善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构建公办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重点打造4所高中的体特班、美术班、传媒班,鼓励普通高中创建特色学校,建设外语、艺术、体育等特色高中。进一步规范民办普通高中发展。创新管理模式。深化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深度挖掘全市学生学业评价系统、新高考管理应用系统作用,常态化开展高中教学视导,持续加强高考命题研究,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社会化力量,实施好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为我市在新高考改革中赢得先机。继续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4.推动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服务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健全发展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总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分类达标和示范建设,不断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落实新修订的安徽省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指标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探索现代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落实1+X证书制度。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互兼互聘、双向流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建共赢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办好黄山炎培职业学校等4所重点中职学校,加大办学布局调整力度,探索将部分中职学校转办承接本地社会培训和教师培训的专业培训学校。“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投入3.2亿元用于改扩建黟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祁门县永泰技术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2所中职学校,建设面积近8.2万㎡。加强专业建设。发挥全市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工作委员会作用,贯彻《黄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动态掌握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建立健全全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发展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积极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徽派古建、旅游、学前教育、养老等领域专业发展。

  5.推动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发展。推动高职院校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转变,建好高水平高职院校,统筹实施好学历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扩大办学规模。筹措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资金,计划投入2.1亿元,学院占地面积扩增约200亩,建筑面积增容约2万平方米,学院教学、实训、学生活动等方面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优秀等级。重点建设智慧旅游、医护康养、非遗传承3大专业群,逐步推进数字经济、智慧装备等专业群建设,打造相配套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数量稳定在30个左右,在校生人数稳定在8000人左右。深化校企合作。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及谢裕大茶叶股份公司建设1-2个省级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重点建设50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资源进驻校园,共建跨企业工程实训中心或教学工厂1-2个。学院与大众安徽公司在电器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2个专业开展“双元制”合作,引导培养适应黄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办学水平。推动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发展,成为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主体力量。提升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办学水平,支持2所学院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积极创设黄山艺术设计学院。

  6.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创新发展。支持黄山学院升格黄山大学,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服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强化一流专业建设。全面开展三级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主动布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大力发展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等。获批2-4个以上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在国内应用型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形成较强的示范性、引领性。推进硕士单位建设。建设5-6个校级一流学科,形成特色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20-30个各类校市级科研平台,2-3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打造8-1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力争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联合培养本硕连读项目不少于3个。加快和谐校园建设。建成率水校区实习实训中心、2幢学生公寓,谋划建设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学生食堂、研究生大楼、体育科技文化中心等。建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黄山学院分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黄山学院分中心。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控制在20000人左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3-5名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的并与学校学科建设相适应的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25%以上,重点建设学科专业教师博士比例40%以上,副高以上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引进和培养应用型专业领军人才3-5名,特聘行业企业骨干人才100名,实现“双能型”教师占比6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