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发展社区教育科技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和服务站点,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协调发展,优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模范创建活动,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城乡社区教育服务,到2025年争取创建20个学习型社区。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加大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服务力度。
7.发展社区文化体育服务。2025年城乡社区普遍建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引导各类文化资源向城乡社区倾斜。立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挖掘社区特色文化资源,培育社区特色文化品牌。整合城乡社区体育服务资源,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村)居民开放,到2025年底实现城乡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8.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加强居(村)民委员会下属治安保卫委员会建设,健全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完善城乡社区治安防控网。深化社区警务战略,落实社区民警专职化和驻区制。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保障,推进警务室与社区(村)“两委”同址办公,配齐必要装备设施。深化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开展治安重点地区、突出问题常态化、精准化整治,深入推进“一区一警”“一村一辅警”“雪亮工程”、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到2025年底实现智慧平安小区全覆盖。
9.推动社区综治和法治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基层综治中心、检调对接平台、专业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完善社区(村)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和规范社区(村)法律顾问工作,发展壮大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城乡社区人民调解员队伍,提供普法宣传教育、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2025年基本实现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法律服务城乡社区全覆盖。2025年底争取创建10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10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推进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村)反邪教工作能力建设。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帮扶和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城乡居民提供应急庇护救助服务。
10.强化社区应急服务能力。加强消防网格化管理,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开展排查整治,建立社区(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加强社区(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社区(村)微型消防站(点)。加强社区(村)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等工作。加强社区(村)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社区(村)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预案,做好社区防灾监测、应急避险等安全防护工作。整合城乡社区公园、广场等场馆服务资源,改造或完善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推进应急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定期开展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宣传和应急避难演练活动。全市所有社区(村)设置1名防灾害信息员。
11.强化社区便民服务功能。发挥综合服务平台和枢纽作用,推动金融、邮政、供销等各类服务入驻整合,实行“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进城市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强化金融、电信、邮政、供销、电力、燃气、广电等公共事业服务,推动物流配送、快递、再生资源回收等商业网点辐射符合条件的城乡社区。支持相关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业态,鼓励发展社区物业、维修、家政、餐饮、零售、美发等便民服务业,支持相关企业在社区(村)设置服务网点,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村)依法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建立健全业主和物业企业双向选择机制。探索建立“行业指导、属地监管、居民评价”机制,提升物业服务企业诚信和服务质量。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供销合作社等强化农村地区农产品收购、农资供应等服务供给,推进多种形式的城乡对接、产销对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三)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1.合理规划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进新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宜集中规划设置,确保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优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布局,推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毗邻建设,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和无障碍建设。
2.落实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城乡建设工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实施社区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确保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新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鼓励通过换购、划拨、租借等方式,统筹利用社区各类存量房屋资源增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租赁住宅楼底层商业用房等其他符合条件的房屋开展社区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设智能信包箱(快件柜)和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配套设施,开展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体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网络,推进标准化建设。统筹利用各类村级服务站点,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确保到2025年底安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3.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行管理体制。探索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会化运作机制,确保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维护有人员、有资金、有规章。精简整合社区(村)办公空间,推行开放式办公,增加居民活动区域面积。农村要合理规划举办红白喜事等活动的公共场所,统筹考虑布局公益性安葬服务设施。创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营机制,通过居民群众协商管理、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等方式,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利用率。
(四)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