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保定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专栏8-5 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名单

  安国数字中药都、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高碑店冀康休闲农庄农业科技智能化建设项目、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中关村(保定)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河北数字印刷产业园(保定基地)、保定高新区软件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保定深圳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产业园等。

  (五)教育围绕文旅做特

  充分发挥文博场馆的教育功能。与国家级和省级电视台、“两微一抖”等合作,拍摄博物馆专题纪录片,利用节假日及当地旅游旺季,组织有特色的文物展览;综合利用实景再现、交互设备等科技手段,增强教育效果;加强对外联系,充分利用文博场馆资源,开展“送讲座出去”“送展览出去”“送节目出去”等系列活动,丰富教育形式。引导文化企业与各级各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以曲阳石雕、定瓷、易水砚等为重点,强化企业与各级各类院校的合作,开足开好艺术课程,建立以雕刻、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为主体,包括戏曲、剪纸、版画、舞蹈、手工制作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内的美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支持文化艺术类高校(专业)与文艺人才使用单位加强合作,开展文化产业、非遗研究传承等学科理论建设,建设非遗研学体验基地、文化产业实习实训基地、文艺表演实践培训基地等。大力发展文化研学教育。以清西陵、狼牙山、安国药博园等景区景点以及文博场馆、文化产业园区为重点,设计研学内容和体验活动,推出陶瓷文化制作课堂、易水砚制作课堂、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基地等特色研学产品,编制研学手册,推出研学精品线路,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专栏8-6 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名单

  易县清西陵、易县狼牙山、涞水野三坡、阜平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安国药博园、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清苑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易县易砚博物馆、定兴非遗小镇、高碑店京南体育小镇、高碑店世界门窗小镇、阜平店房村军事小镇、徐水刘伶醉工业文化旅游景区、高阳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等。

  (六)商贸围绕文旅做旺

  积极发展会议会展。抓住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重点推进高碑店、安国等会议会展中心建设,提升完善涿州、保定市区等会议会展设施,完善住宿、餐饮、交通等会展旅游服务设施,形成展览、会议和商务并重的会展旅游功能区,吸引国际会议展览公司来保定发展,支持举办国际化、跨领域的旅游专业展会,培育会展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行业配套、产业联动、运行高效的会展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购物。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俗旅游商品、特色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办好保定旅游商品博览会,积极推动白沟箱包、高阳纺织、曲阳石雕、安国中药、高碑店特产小镇等旅游购物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大型商贸项目落户保定,打造商务休闲购物基地;改造提升白沟商贸城、保百广场商圈等传统商圈,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加文化内涵,打造都市休闲购物基地。

  专栏8-7 商贸旅游重点项目

  高碑店市会议会展中心、安国会议会展中心、安国数字中药都、白沟商贸城、高阳纺织商贸城、蠡县绒毛-新城、涞水文玩核桃基地、保百广场商圈等。

  (七)康养围绕文旅做精

  加强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保定西部山区自然生态优势、绝佳的避暑气候、丰富的地热温泉、医养保健食材等资源,将养生养老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优先在西部山前区域发展一批避暑避霾、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田园乡村康养基地,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养老公寓,发展异地养老、分时度假养老等旅游业务,并从医疗、服务、环境、交通等方面为旅游养老提供有力保障;重点挖掘安国中药都等中草药种植、中药生产、中医药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医药特色医疗、中医药疗养康复、食疗养生等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区域医养医疗合作。针对京津冀市场庞大的养生养老需求,推动京津保医疗合作,尽快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统一居民医保用药目录范围、报销范围和项目以及起付线等,实现异地报销,解决异地养老的根本问题;以《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为建设依据,力争在资源、环境、产品、服务、设施、保障等方面均达到消费者需求,打造集旅游、养生、养老、医疗、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将保定建成京津养生养老产业的重要承接地。

  专栏8-8 康养旅游重点项目

  唐县庆都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安国热海中医药健康小镇、易县千佛山森林康养度假区、易县洪崖山养心谷文旅度假区、高阳思邈千金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园、中国•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涞源白石山温泉康养小镇、高碑店清河湾康养小镇、易县紫荆养生谷、易县易水湖景区养生岛康养小镇、阜平云花溪谷度假区、高阳中法健康文化小镇、易县玉皇山国际康养度假区、杏塘沟旅游度假区等。

  三、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工程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把握大规模出境文化和旅游消费回流的重要变化,与促进大众消费叠加,大力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工程。

  (一)充分挖掘细分市场需求

  建立旅游客源市场常态化调研工作机制,做好疫情后国内重点市场和境外市场分级分类跟踪调查,加强对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体育康养等细分市场的深入分析。建立来保游客抽样调查动态分析机制,加强对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的跟踪调查,及时精准掌握旅游市场新需求。针对时间碎片化、出游郊区化的市场趋势,更加注重大众化与个性化的产品组合,适应Z世代、亲子群体、研学群体和户外运动群体的新需求,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促进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