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石家庄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创建一批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15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五)推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制造与服务实现高水平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打造环境

  一是加快建设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破除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市场壁垒,降低产业融合需要的要素流动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切实保护知识产权,营造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保障企业家守法创新的法治环境。三是加大对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政策支持,从财政、税收、人才、金融等多方面发力,努力实现精准支持,解决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2.鼓励转型

  服务型制造具有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特征,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为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二是建设以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发展“互联网+”协调制造和服务型制造,鼓励制造业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企业与软件信息企业、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三是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对运营流程和环节进行重构,加大技术研发、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力度,整合资源优势,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集成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在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专业维修维护等领域的总集成总承包。四是尽快破除相关制度障碍,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

  3.搭建平台

  一是建设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融合提供研发设计、协同技术创新等公共技术服务,推动产业融合相关技术创新。二是建设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协作平台。建设制造业相关上下游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产业联盟,推动数据信息共享和网络协同制造,提供各类配套服务,为产业融合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应用支持和标准支持。三是建设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扶持地方政府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等综合服务,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手段,降低企业融合发展成本。四是建设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鼓励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面向全球布局产业融合网络,利用国际资源,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产品、服务和标准“走出去”。

  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制造业企业服务收入大幅增加,建设若干个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

  (六)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进一步优化承接环境,让项目稳得住能发展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发挥石家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打造承接平台,进一步提升承接能力和水平,积极稳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专业化、特色化,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

  围绕产业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在产业链条长、协同发展基础较好的领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消除产业链薄弱环节,带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选择钢铁、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集聚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向优势工业企业集中。引导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抢抓战略机遇,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持续走向深入。全力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加快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省会率先”的创新协作新模式,强化协同创新顶层设计,强化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研发总部+制造基地”跨区域高精尖产业集群,协同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链,积极支持京津科技成果在石家庄落地。强化引进京津创新资源,鼓励支持我市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联合共建研发平台,持续提升正定新区、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等省级重点产业成就平台承接能力,重点围绕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有影响的区城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与京津联合共建各类省级创新平台,推动与京津产业互补。强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能力,建设技术转移支撑体系,加快鹿泉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市级承接平台建设,支持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我市设立技术转移分支机构或研究推广机构,加快京石协作创新示范园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吸引京津产业转移,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到2025年,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京津冀产业调整,创建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及合作研发、产业化基地。

  (七)完善现代化产业布局

  针对石家庄主导产业占比较大、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应在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完整产业配套体系方面下功夫。统筹推进锻长板和补短板,努力完善产业链、做强技术链,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依据产业链形成的内在规律及空间域规划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实施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行动,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大时,可以考虑完整产业链的实施,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小时,则应实施产业集中发展,形成特色产业,以获取集聚经济效益,推进工业企业集聚集约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7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