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宁河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

  (三)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逐步完成恢复性生态修复。初步建成全国湿地保护修复样本、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启动七里海湿地博物馆和七里海湿地监测监控中心规划建设,对缓冲区内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修复。

  (四)助力实现区域双碳目标。树牢“绿色决定生死”理念,不断推进农业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和消费向绿色转型,把握好碳达峰、碳中和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成低碳宁河、美丽宁河。

  第五章 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结合近郊都市型乡村的发展特色,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各方面探索,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打造宁河现代化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构建基层乡村治理体系

  (一)构建基层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基层乡村治理为抓手,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实现村民自治行为标准化、具象化,确保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

  (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增强基层自治组织自治活力和服务效能,指导村民依法自治,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内容,破除陈规旧俗,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村规民约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继续做好村务公开信息化平台推广工作,切实提高村级组织的透明度。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形式,提升村务公开平台的覆盖面,实现村务公开工作信息化,保证村民群众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及时公开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事项及落实情况,切实尊重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三)健全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完善村民会议等议事协商制度、村级事务“阳光公开”制度、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制度,坚持“六部决策法”“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动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

  (四)推动清单制、积分制实施。积极探索在乡村治理中运用清单制和积分制的具体标准和务实举措。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经济薄弱村中率先开展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并逐步在全区各村推广,为培育文明乡风、提升群众思想觉悟、激发农村自治动力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形成示范。

  (五)强化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培育。到2025年末,80%以上村庄实行积分制管理,累计认定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5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5个,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强化“思想筑魂”工程。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街镇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开展集中培训、集体研讨、专题宣讲、知识竞赛和“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活动,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专人抓好任务清单落实。

  (二)强化“支部堡垒”工程。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跟进管理权属落实,健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村级重大事务执行“四议两公开”、“六步决策法”、小微权力清单制等,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强化“头雁培育”工程。

  1.选好基层带头人。坚定不移落实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突出政治首关,把“能干的好人”找出来、选上来、用起来。注重从现任村干部、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优秀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群体中选优村党组织书记。坚持每年招聘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确保行政村全覆盖。推行“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制度。

  2.严格管理监督。全面深化支部书记承诺践诺制,对基层支部班子工作情况实行目标任务清单管理,完善目标绩效量化考核办法,加强支部书记履职全过程监督管理。认真落实街镇党(工)委与村干部谈心谈话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评星定级工作,深入开展党建述职和民主评议工作,对履职不力的及时诫勉,对不称职的坚决调整。

  (四)强化“党员先锋”工程。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全面推行党员“践诺争先”制度,在农村实行共产党员户挂牌、党员认领责任区、责任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典型选树,广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党员队伍活力,营造创先争优、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一)引导移风易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传统优良道德风尚,推动形成宁河文明乡风。以天津市民《文明公约》《行为守则》和《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依据,完善落实“村规民约”,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引导村民树立勤俭节约消费理念,拒绝人情攀比,简化操办红白喜事,结合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引导网上祭扫、文明祭扫活动。

  (二)形成新时代文明乡风。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时代新风。树立模范典型,发扬忠孝传家为德治注入社会活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1.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建设工作。在全区15个街镇、262个村(含社区)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任务。引导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促进实践中心成为农民群众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育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