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与完整性
保护物种多样性,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标,也是人类为了发展和生存的最佳选择。湿地所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包含有多种野生动植物,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通过自然保护和生态补偿的实施,将扩大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增加生境类型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更完整,且处于自然状态。
二、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水资源安全
湿地所在区域湿地资源丰富,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通过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蓄水抗旱、调节径流等生态功能,对于保证区域水资源战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湿地对区域气候有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明显的冷湿效应。一方面,湿地土壤积水经常处于过湿状态,热容量大,消耗太阳能多,地表增温困难。另一方面,湿地系统通过强烈蒸发和库区植物的蒸腾作用,把大量水分送回大气,导致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加,从而进一步使该区气温和湿度等气候条件得到改善,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2)增湿和增雨作用。湿地的蒸发与湿地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湿地产生的晨雾可减少周围土壤水分的丧失。湿地区域降雨次数、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明显高于相临地区。(3)降低气温。湿地通过水平方向的热量与水分交换,使周围地区的气候比其它地方略显湿润。由于湿地的存在,区域气候比其它地区气候温度低,湿度大,沙尘少。(4)净化空气。湿地植物固定CO2释放O2,以及植物的屏障作用,使湿地地区的空气远比其它地方清新,亲临湿地的人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
规划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全社会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加深湿地与水、湿地与野生动植物、湿地与森林等其他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自身生存关系的了解和认知。并以此为契机,达成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基本共识,进而转化为保护湿地的自觉行动。规划实施后,将可持续利用成功模式,健全湿地监测网络和管理决策系统,为湿地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规划实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相关产业,改善民生,促进明水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保健游憩场所,改善社区居民的生存环境,为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支持。规划的实施,将提高明水县湿地保护在全省的地位,扩大明水县湿地保护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促进交流与合作,同时提高明水县履行《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能力。
一、科研、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
湿地具有良好的天然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景观资源,可以成为人们认识自然、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
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湿地建设,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运动锻炼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佳境。不仅能满足人们返璞归真、亲近大自然的身心需求,还可以陶冶情操,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更能增强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提高知名度,加速信息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湿地保护事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和游客将纷至沓来,通过科考、探险、绘画、摄影、录像和宣传等活动,将使国家级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迅速提高,高知名度带来的各种正面效益将无法估量。同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及时的信息,并把湿地的最新信息传播出去,加速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为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改善人民生活和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了条件。
五、项目运作机制的创新和示范
促进明水县经济的发展,成为科研科普的教育基地,成为地区总体发展,经济腾飞重要因素,成为发展可借鉴的模式。
第三节 经济效益分析
规划的实施,有效地制止湿地资源的盲目和过度性的开发利用,使湿地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提高湿地利用的科技含量,通过发展高新产业、替代产业、生态旅游等,提高社区的经济收入。规划的实施可提高湿地的调洪、蓄洪和农田灌溉能力,减少自然灾害,扩大饮用水的水源,减少水质污染治理的投入,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湿地分布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不仅保护了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使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随着科研的逐步深入,湿地物种价值将日益得到挖掘和开发利用。同时,随着保护管理机构的完善,保护管理队伍得到壮大,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执法力度得到加强,偷猎和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犯罪活动将完全杜绝,明水县向生态文明县迈进的目标更近。
明水县湿地保护在推动全县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规划的全面实施,将使明水县湿地保护工作进入正规化和法制化建设与管理的新阶段,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明水县湿地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和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政策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