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突破”:即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培育特色品牌、农业绿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求突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进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加强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6%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力量。
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求突破。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合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10亿元以上蛟河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新型流通业态,强化特色产业与电商衔接,开展多种形式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促进产销衔接。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1。
在培育特色品牌上求突破。依托黑木耳、灵芝、中药材、晒烟、洋菇娘、三瓜、棚膜蔬菜、蓝莓和山野菜等优势产业,初步建成“两品一标”为基础、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做响一批标志性的“蛟”字号农产品品牌。力争到2025年,形成“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的格局,品牌领域明显拓展,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品牌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农业绿色发展上求突破。坚持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构建农牧结合的新型产业体系、投入品减量化施用的新型生产体系、农业废弃物新型综合利用体系,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7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第四篇 四、发展布局
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重点围绕“十大特色产业、六大功能区”发展基础,结合全省“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统筹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促进特色优势产品向主要生产地集聚,加快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优势产业发展集聚区。
(一)产业布局
1.种植业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打造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
(1)玉米产业
——发展布局:依托天岗镇、天北镇、庆岭镇、新站镇、松江镇、漂河镇、前进乡、乌林乡、拉法街、河南街等乡镇街发展粘玉米、甜粘玉米种植,建设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和以玉米馇子、玉米面、煎饼为主的口粮化玉米生产基地。
——重点方向: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玉米产业效益为目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加强推进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原料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鼓励支持玉米主食化,支持发展食用玉米、淀粉发酵业用玉米和绿色饲料用玉米,支持发展绿色玉米深加工,打造一批绿色优质玉米产业基地。依托拉法街粘玉米园区,积极申请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2)水稻产业
——发展布局:依托天北镇、天岗镇、新站镇、乌林乡、拉法街、新农街等乡镇街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建设优质水稻种植生产基地。
——重点方向:依托北方粳稻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繁育水稻新品种,积极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开发糙米、胚芽米、方便营养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结合地形地貌、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水稻、蟹田稻、虾田稻,通过发展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水稻,打造“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兼观赏、游乐、食用多途径的高效益水稻产业。
2.养殖业
根据环境总量、禁养区划定和种养平衡要求,稳定现有养殖总量,进一步优化养殖区域布局,推动转变养殖方式,积极培育发展肉牛、生猪、家禽等生态养殖业,不断增强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化程度。
(1)肉牛产业
——发展布局:在新站镇、天岗镇、乌林乡、前进乡、天北镇、奶子山街、庆岭镇、拉法街、河南街等乡镇街适度发展无污染、规模化、集约型的肉牛养殖业。
——重点方向:结合全省“千万头肉牛”“秸秆变肉”等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推动肉牛产业向良种繁育、集约养殖、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方向升级。积极推广“12422”能繁母牛饲养模式。鼓励支持长白山黑牛产业壮大。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养殖用地保障。加强肉牛养殖项目建设和指导,做好肉牛养殖场项目选址、立项、用地审批、用水、用电、环保、禁养、金融担保等指导服务,加快推进新建肉牛养殖项目落地投产。到2025年,肉牛发展到25万头。
(2)生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