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丹东市“十四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力推进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把稳就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总量结构并重和供需两端发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创业政策供给及时、精准、有力,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劳动者求职创业更加边界,社会性流动更加顺畅,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劳动权益保障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者技能素质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稳步扩大。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环境更加优化,政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带动高质量就业能力更加凸显。就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不断健全,失业风险有效控制,困难群体得到及时帮扶,就业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巩固和完善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互补衔接,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失业保险省级统筹,规范工伤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抚恤补助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维护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确保养老金等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流程和服务规范,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提高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质量,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提升社会优抚服务水平,加强基本养老服务质量。实现不同层级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均等化、城乡区域人群均等享有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标准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深化大数据应用,数据共享机制更加完善。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支撑水平。深化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提供便捷高效的民生保障服务。

  专栏1“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属性

  一、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9.1 8.5 预期性

  2.城镇调查失业率(%) 5.5 <5.5 预期性

  3.城镇就业占比(%) 66.38 >66.5 预期性

  4.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万人) 0.97 >1.2 预期性

  5.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万元/每人) 6.6 8.6 预期性

  6.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人次) 13.8 18 预期性

  7.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 11.3 约束性

  二、社会保障

  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17.71 125.25 预期性

  9.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106.55 114.05 预期性

  10.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11.16 11.2 预期性

  1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5% 预期性

  1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1.5 23 预期性

  1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4 25 预期性

  14.城乡低保标准比例(倍) 1.57 1.3 预期性

  15.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发放率( % ) - 100% 预期性

  三、公共服务

  16.社会保障卡持卡申办人次数(万人次) 223.6 228 预期性

  第二章 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第一节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

  树立就业优先导向。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系列就业创业政策,结合丹东实际,适时适度调整优化政策执行标准、范围和期限,兼顾实效性、精准度和覆盖面。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投资、财政、金融、消费、教育、区域等政策的协调联动,培育发展实体经济、服务行业和数字经济等就业增长点,优先投资岗位创造多的项目,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现代经济体系,出台促进消费、增加有效投资以及支持就业创业政策和配套措施拉动就业,通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开展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惠企惠民政策红利台账,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力度,打好社保减免、稳岗返还、资金奖补等援企稳岗扩就业“组合拳”,切实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稳定就业岗位。深入落实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扶制度,抓好重大项目定期调度督导工作。指导各地区谋划一批岗位创造多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服务指导和前期工作力度,推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和重点就业任务完成情况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就业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推进智造强市促进就业。全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优化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纺织服装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规模化、精细化、高级化发展,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打造更多制造业就业增长点。实施制业降本减负行动,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投资,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增强制造业就业吸引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和本地配套能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技能培训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与培训链有效衔接。提高技能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5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