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月6日在德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德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光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德阳在转型发展中克难奋进、在创新发展中蓄势赋能、在跨越发展中夯基垒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五年来,全市上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应对了重大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德阳竞争优势、战略位势愈加凸显,德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德阳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优势持续放大,德阳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我们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扎实抓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德阳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五年来,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完成了本届政府既定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质效更优动力更强
经济实力再上台阶。全市经济总量由2016年的1693亿元增加到2656.5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万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2%。市场主体从11.2万户增加到24.6万户。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排名第3,成功跻身中国城市竞争力全国百强。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3家,东方风电今年营业收入将达130亿元、较2016年增长2.4倍,是德阳建市以来成长最快的百亿级企业;东方电机创新研发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为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东方汽轮机历时十年成功研制我国首台50兆瓦重型燃机,攻克了长期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垄断的“卡脖子”核心技术;国机重装自主研制C919大飞机上百项关键部件,五年实现重新上市;四川中烟什邡卷烟厂、剑南春五年累计纳税450亿元,是德阳当之无愧的纳税大户;蓝剑饮品、川发龙蟒、宏华石油等企业也为德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民营企业百强”达12家、数量居全省第2位。
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坚持把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促转型、提质量、增效率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方面,坚持“一县一园区、一区一主业”,产业链条加快补齐,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产业功能区格局进一步优化,德阳经开区上榜“国家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稳居全省第2位;入选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智能制造集群化”“工业转型升级”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服务业方面,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分别达29家、49家,均居全省第3;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总量居全省第3,天府(四川)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793家、居全省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6%,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91.9亿元,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得到彰显。农业方面,新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星级园区4个,农业机械化率居全省第2;新增超级稻品种4个,水稻播种面积达180.1万亩、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中江粮食总产连续5年居全省第1,全市粮食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分别居全省第2、第3,农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创新动能加速积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增加创新投入,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出台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等支持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有关要求,累计为547家企业扣除减免税费20亿元。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2%、居全省第2。国、省高新区数量达4家、居全省第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71家增加到298家、居全省第3。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促成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0项以上,形成发明专利300项以上,带动企业投资达75.2亿元,新增产值超过380亿元、利税超过40亿元。入选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技术+团队+股权”科技成果转化等9条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五年来,我们坚持成德同城化新型城镇化,区域发展能级更高潜力更大
成德同城化成势见效。坚持以成德同城化为引领,全面对标成都、学习成都、融入成都,最佳通勤圈、跨区域产业生态圈、高品质生活圈加快形成。新建成“6高5快4轨”立体交通体系,动车公交化加密提速,城际公交与成都地铁无缝对接,城市候机楼专线直达双流、天府国际机场,成德“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德阳经开区、高新区与成都经开区、高新区错位发展,700余家企业形成协作配套,累计承接成都企业300余家,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初步实现两港一体化运营。成德眉资跨市通办事项达100项,便民惠民同城效应充分释放,同城化带来的便捷、高效更加明显。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对标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公园城市,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市美誉度吸引力明显增强。天府旌城、天府数谷等城市新片区逐步起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9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9%提高到57.5%。“城市双修”有序推进,改造棚户区危旧房3.33万套、老旧小区703个,新(改)建城市道路287公里,新增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公园、“邮票公园”81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4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