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8日在垫江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垫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 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2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加快构建“三个功能区”,扎实推进“四大工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新一届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30.6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亿元、增长12.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7.5%。一年来,着力做了八方面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经济发展稳中提质。扩投资促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高新区镜辰美智能光电等23个项目落地开工,中昆新材料产业基地智能化生产线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东部新区PPP项目实现投资5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2%;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发建设完成顶层设计,八大引擎项目陆续展开;大垫丰武高速公路顺利开工,长寿至垫江快速物流通道进入上位规划。开展房交会、消费季、文旅惠民等活动,发放消费券550万元,带动销售收入20多亿元;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商务部绩效评价,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8.1%、11.3%。育主体增活力。新培育“四上企业”4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家、限上商贸企业11家,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15.7%。累计“退、缓、减、降”税费5.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4万户次,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2.4亿元。成功有效应对历史最大电力负荷需求和缺口,护航保障工业企业迎峰度夏供电。为15家民营企业补办不动产权证,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助力企业抗疫、生产“两不误”,疫情防控期间规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超90%。壮产业强实体。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新材料、汽摩装备、消费品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85.7%;中材渝建节能环保材料、碧桂园新材料西部生产基地等32个项目成功落户,瑞谷星汽车零部件及智能农机产业园等10个亿元级项目落地动建,川久食品、清水湾食品入选全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企业。智循环科技危险源监测预警管理平台获全市智慧城市专项资金支持。“建筑强县”有新起色,入围全市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县,新增一级建筑企业7家,注册建筑企业突破900家。农业效益不断显现,粮食种植近100万亩、产量超40万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4万亩,发展牡丹、芍药等特色高效农业3万亩,引进生猪一体化产业链项目12个,获评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市级油菜制种大县。服务业加速升级,渝东国际农贸城(A区)建设完工,渝东国际汽贸城、明月夜巷特色街区建成营业,牡丹樱花世界(二期)、瓜子坪露营基地建成投用,近郊休闲游、都市微度假渐成气候。
(二)着力强动能,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引领发展。完成渝垫、高投、兴垫、鼎发四大集团组建,资产规模增长13.7%,投融资能力有效提高。制定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人事调配办法,全面实行国有企业新进人员集中统一公开招聘,以制度公正促进竞争公平。完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东部新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激发各方能动性。出台《垫江县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试行)》。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覆盖率达62.5%,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38%,杠家镇花园村种植联盟纳入农业农村部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在全国推介。完成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改革,中心、站(点)社会化运营率达100%。“县管乡用”改革有效破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难题,经验做法获新华社报道。开放带动发展。主动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明月山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5个项目纳入川渝合作重点事项,上线“垫江—大竹”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平台,永安水库纳入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交通、产业、生态等方面全方位对接互动。长垫对口协同发展取得实效,联合引进4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项目落户垫江。积极参加西洽会等展会活动,走访对接异地商会。全年招商签约项目213个、到位资金60亿元。创新驱动发展。高新区创建指标达标11项、序时推进2项,为“以认促建”验收打下坚实基础。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4.4%、31.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显现,引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25家;新培育渝建筑工等1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益源捷科技、金龙科技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7家;天圣制药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鼎发集团、富源化工、兴发金冠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企业科技成果55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3.8%,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信息化平台获评全市数字乡村建设“十佳优秀案例”。
(三)着力优生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本底持续巩固。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守好152.2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治理水土流失59平方公里,完成矿山绿色改造2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10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6%。污染防治有力有效。各级各类督察检查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完成龙溪河及其支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期),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新(改)建污水处理厂4座,新增城镇雨污管网25公里,城乡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9%、87%。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6天、增加19天。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2个,推动秸秆科学还田和离田高效利用。节能降碳有序推进。完成“两高”项目整改7个、节能技改项目10个,万元GDP能耗下降3.1%。捷力轮毂建成全市最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1953吨。天圣制药获评市级“绿色工厂”。首增纯电动公交车20辆,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06个,建成市级“绿色社区”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