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贯彻落实好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市政府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围绕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五擎牵引”战略,积极抢占“双碳”经济等新赛道,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年度总产值迈上千亿级,打造国家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新极核,建设航空航天领域增材制造核心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县。力争到2026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全市经济总量跻身“千亿方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
——坚持把协调作为推动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围绕成都都市圈建设和成都“主干”发展能级提升,加快构建“1124N”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全面实施“双核共兴”战略,高起点建设濛阳新城,高标准推进天彭主城有机更新,加快建设符合超大城市发展需求的郊区新城。全面实施“两轮驱动”战略,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持续做好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水平。力争到2026年,濛阳新城成势成城,天彭主城品质跃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5以内。
——坚持把绿色作为强市惠民的最亮底色,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围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主动在成都平原绿色发展引领区建设中强担当,以优质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群众对宜居生活的美好期待。刚性执行“三线一单”管控制度,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统筹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的“减法”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加法”,争创国家EOD试点、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力争到2026年,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出境考核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4%以上。
——坚持把开放作为赢得未来的最大变量,努力在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和内陆开放门户枢纽建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以主动开放赢得发展先机。扎实推进四向融通发展,加快“5高6快7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面加强“153”项目招引,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链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积极承接成都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加快共建国际铁路港大港区,打造成都向西向北的门户枢纽、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6年,基本形成“井字型”对外高速路网和“3环13射”的城市道路骨架,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25对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亿元。
——坚持把共享作为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全力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盯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常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环保、供水、用气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推进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构建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高标准社会救助体系和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力争到2026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普惠、便捷,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7万元、5万元。
——坚持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断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推动发展与治理良性互动、秩序与活力动态平衡的有机统一。完善应急管理、安全发展和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五大体系”“七大能力”建设,深入排查治理“十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扎实抓好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健全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彭州、平安彭州、法治彭州,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力争到2026年,基本建成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符合超大城市郊区新城特点和规律的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公众满意度排名成都市前列。
三、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一年,是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新一届市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我们要以新的状态实现新的作为,全力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以上。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实施“七大行动”:
(一)大力实施产业强链补链行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是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发展质效的重要抓手。要全面落实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找准彭州三次产业强链补链的着力重点,努力实现既有速度又有质量的增长。
提高先进制造业发展质量。彭州经济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要坚定围绕骨干企业、特色优势产业延链强链补链,让先进制造业成为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支撑,力争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以上。围绕链主企业做强新材料产业链,推动四川石化全年加工原油910万吨,促进正杰聚酯树脂新材料、朗盈碳五石油树脂深加工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佳化烷氧基化物、天顺保利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550亿元,不断强化在成都新型材料产业生态圈中的实力担当。紧盯未来需求构建碳中和产业链,加快推进华能西南综合利用能源中心和电解水制氢项目前期工作,促进奥克化学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空气化工高精度工业气体分装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在成都碳中和产业生态圈中形成细分领域领先优势。聚焦传承创新提升中医药制造产业链,促进洛子科技、鑫和创新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中心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聚创智能医药设备研发制造、丽珠光大现代中药研发制造产业园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医药健康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亿元,加快提升在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中的位势能级。围绕数字赋能做特智能制造产业,积极引进惠普数字生态产业园等项目,大力发展以云测、认证、交付为主要形态的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动力线束生产基地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威仕达航空航天动力部件等5个项目投产,力争智能制造产值达到50亿元,成为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