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

  围绕“津商”壮大,营造助力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聚焦服务园区工作人群和在地居民“两类人”,整合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商业“两类业”,运营产业载体和商业载体“两种场”,全面搭建“人、业、场”服务平台。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通过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财税激励等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组建行业发展联盟,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⑫发展。实施科技金融融合行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投入。实施创新企业上市行动,动态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推动项目、人才、企业与多种市场资源要素深度整合。实施城市合伙人招募行动,定期发布“三张清单”,吸引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落户,构建政府引导、区域合作、智库支撑、企业参与的数字产业发展“微生态”。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鲜明“同走希望路、共建公园城”导向,持续开展“津商回归”“津商培育”,推动产业扶持政策迭代升级。

  围绕高效协同,深化产业功能区运行体制机制。健全“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行机制,完善“管委会统筹推进、职能部门资源赋能、国有公司投建运维、镇街协同治理”的管理组织架构。强化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管理行政主体职能,全面履行战略定向、统筹协调、政策研究、统计考评等工作。按照“应放尽放”原则,依法授权产业功能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强化国有公司园区开发建设、投资运营主体职能,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土地储备运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入培育、资金筹集融通等全生命周期投建运维工作。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导向,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国有公司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转型。

  三、聚焦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加快打造现代宜居宜业新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城市服务和治理模式,加强高品质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努力让新津公园城市更美好、更幸福。

  办好家门口的品质学校。以建设教育强区为引领,大力实施“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工程,构建全覆盖均衡配置的优质教育资源格局,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名校长培养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名师培训,未来五年,新增名校(园)长10人、名师100人以上,培育骨干教师1000人以上。推动“名校+分校”“名园+分园”办学模式全覆盖,加大名校招引力度,推动泡桐树小学新津分校等10所学校建成投用。未来五年,新增名校名园10所、学位2.5万个以上,中小学优质学校覆盖率达85%以上。稳妥推进教育“双减”工作⑬。加快数字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打造平安校园系统等智慧应用场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民办职业院校申办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

  打造高水平的“健康新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共体⑭建设,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加强“名医”“名科”建设,未来五年,引进培育青年专科人才100名、全科人才100名,招引学科带头人20名,建成市级以上重点专科10个以上。推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引进社会资本开办特色专科医院,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传染病区,推动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兴义、花源2个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打造片区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示范中心。深化智慧医疗工程建设,营造智慧病房、智慧急救等新场景。支持公立医院创办养老机构,发展“医疗+养老+信息化”三位一体新型智慧医养。健全区域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创造有品位的“津致生活”。构建多样生活供给体系,制定主题商圈和特色街区发展规划,打造红石公园、新津站TOD、岷江新城等区域商圈,建设希望·奥特莱斯、花源里等特色街区8条以上,培育招引一批品牌小店。加快老旧院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更新改造,推动社区商业提档升级,打造一批智慧便利店、餐饮店。深入推进全域法定数字货币、数字黄金试点工作,打造金晨领航数智黄金贸易平台。推动沉浸式体验赋能新文旅,打造数字农博等一批新场景。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成新津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推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加强保护传承、宣传开发,推动观音寺、纯阳观等保护修缮,建设数字文物博物馆,申报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断厚植城市文化根脉。

  构建有温度的保障体系。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全民技能提升行动,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新产业工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年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持续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强化特殊人群社会保障。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互助性社区养老服务,逐步提高高龄补贴。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努力实现住有安居。

  营造全方位的“智慧新津”。加快智慧城市“五网融合”,完善“1+4+N”智慧服务体系。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数据“一网共享”,完善政务数据协调共享机制,实现政务信息“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加强业务协同办理,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推进政务监管“一网通管”,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动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行为全记录、监管数据全汇集,实现事前审批、事中跟踪、事后监管闭环管理。扎实推进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统筹用好12345市长热线、社会诉求接办件平台、新媒体客户端等社情民意平台,推动社会诉求快速响应、及时回复、有效处置,实现“网上访民意、一键解民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5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