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落实支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持续开展企业服务大行动,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帮助民营企业申报各类基金,推动市场主体“个转体”“小升规”,力争新增市场主体7000户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企业8家以上、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家以上。
(五)奋力推动高品质中心城区建设。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主动融入“强省会”战略行动,加快黔中城市群建设,打造向东连接贵阳、贵安发展带,促进产业优势互补、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共享。用好市支持西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宁谷、蔡官、轿子山等周边乡镇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因地制宜打造旧州、大西桥、七眼桥等卫星小镇,拉伸城市框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135户,地下管网改造15公里,加快西秀经开区雨水管网提升、龙宫大桥片区内涝综合治理等70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韧性。用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17条支持政策,规范保交楼专项资金使用,积极推进华大时代广场、欣城国际等问题楼盘整治,大力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深入推进新市民安居工程改革试点,加大市场化长租房、保障性租赁性住房供给,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群体住房问题。
推动城市精深管理。深化数字化社区建设,推动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主干道建筑风貌改造,推进小型绿地、山体公园等城市“微景观”建设,城市绿地率提高到40%以上。开展物业领域专项治理,着力提升物业服务管理质量。常态化实施城市清洁行动,加大野广告、牛皮癣等问题治理力度,持续维护良好市容市貌。
(六)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夯实“三农”“压舱石”,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质量,加大劳务输出、以工代赈等力度,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化与南沙区对口协作,加强特色产业、文旅消费、人才支持等重点领域沟通交流,引导更多优质粤企落地投资,打造东西部协作新样板。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3万亩,粮食和油菜产量分别稳定在17万吨和4万吨左右。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行动,完成辣椒、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值75.5亿元以上,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29万亩。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30个。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强鲍家屯、本寨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改建农村户厕480户,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22%,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达36%。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完成黄腊乡龙青村、刘官乡金土村等4个宜居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塑造文明和谐美丽乡村新典范。
(七)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扎实抓好中央、省、市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矿山粉尘、夜市油烟等领域专项整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省级考核目标。深入推进水资源数字化治理,持续巩固邢江河、贯城河综合治理成效,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积极建设“无废城市”,加强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建成“无废细胞”2个以上。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严格落实长江重点流域“十年禁渔”要求,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执法监管,全面巩固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推动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完成双堡镇左官村砂石厂、大西桥镇娄家庄砂石厂等6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修复面积达15公顷。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3000亩、水土流失治理9平方公里。积极申报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行“两高”行业全程动态监管,推动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力争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90%以上,畜【chù】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
(八)坚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巩固城镇燃气、自建房整治成果,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加强设施设备和应急力量保障,科学有效应对处置事故灾害,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金融风险。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控系列政策规定,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抓好债务清理置换,通过并购贷、特许经营权等方式,推进各类资源资产变现,千方百计化解债务风险。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伪私募”“伪金交所”等各类违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