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商洛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2日)

  六是民生福祉可感可及。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8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5%。巩固衔接工作成效显著,在中国农业大学为我市培训“乡村CEO”500名。引进名校长、名教师15名,招聘高中优秀教育人才147名,培训康养技能人才1.37万人。豪华墓地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纪录片《丹江》开机拍摄,花鼓戏《若河》荣获省第十届艺术节“文华大奖”。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气象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气象防灾减灾经验全国推广。推行“人盯企业”单一包联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建立了法治工作“双126”机制,镇安被评为全国信访示范县,我市入选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驰而不息换脑子、转作风,大力弘扬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锤炼干部作风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日益浓厚。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舆论监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78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03件。国防动员、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咨询调研、审计、统计、电力、烟草、邮政、老龄及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商洛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是大家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商洛的在外乡党们,向驻商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商洛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奋进之路无坦途。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传统产业转型步履艰难,新兴产业尚在蓄能起势;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消费和投资增长动力偏弱;秦岭生态保护压力持续加大,镇区建设相对滞后,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少数干部作风不实,等等。对此,我们将靶向施策、逐项破解,让商洛发展更有质量、让商洛人民更加幸福!

  二、2024年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打好“四提攻坚战”,实现“六个做示范”,加快打造“一都四区”,推进富民强市,奋力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总产量48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我市也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康养之都”总目标,深挖生态资源优势,推动重点产业延链集群,支撑工业经济转型突破;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赛事节会经济新的消费增长点;持续提升城乡宜居品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入实施西商融合协同和“双对标、双50”战略,全力迎接高铁时代,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到商洛大地上。

  (一)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统领,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更高质量推项目。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21个,年度投资190亿元,确保6月底前开工率达85%,9月底前达100%,年底前全部入库纳统,力争西十和西康高铁、洛卢高速、商洛电厂二期年内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全力保障国家电网补强升级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5.76亿元。加快丹宁高速镇安至宁陕段、西合高铁、750千伏输变电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重点支持领域,策划包装一批新型基础设施、新兴产业项目,全年谋划储备重大项目620个、总投资3800亿元。

  更大力度抓招商。狠抓精准有效招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设立招商联络处,实行市域统筹,建立招商项目“共享池”、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乡党”经济、“归雁”经济。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外出招商,全年引进链主企业不少于7家。

  更高标准优服务。“一专班一政策”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六库两线一码”管理,实施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加大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和僵尸企业、僵尸项目处置力度,全市供应土地6000亩、盘活存量土地3000亩,市本级储备土地2000亩,省级开发区60%以上新增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供应。清理整顿整合市级各类平台公司。狠抓社会资本投资,讲求投资有效性。

  (二)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工业提档升级。大力支持现有企业技改扩张,抓好陕西锌业锌基合金等115个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20亿元。力促比亚迪混合式气体发生器、西冶科技集团智能制造等50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新增工业产能100亿元,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0户。加快矿业“五化”转型,推进陕西五洲、洛南九龙等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改造,加快尾矿资源全量化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创建绿色矿山。力促镇安月河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山阳色河抽水蓄能电站上半年开工,加快柞水曹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力争丹凤鱼岭抽水蓄能电站获得核准。发展以正太能源绿氢制储、陕西国飞无人机制造为代表的氢能、无人机等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993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