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白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6日)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着眼集成化、标准化、便利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建立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改革、“交地即交证”改革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优化“用地菜单”服务,推动实现“拿地即开工”。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EPC+F”模式,综合运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破解融资难题。统筹推进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领域综合改革,聚焦民生领域创新推出更多“小切口”改革,让群众更多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汉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汉江高等级航道、陕鄂边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争取“兰汉安十”高铁在白河设站,打通高效便捷的对外开放通道。加强与十堰等毗邻地区的联动发展,积极推进政策相通、设施联通、市场互通、产业融通,协同打造陕鄂边际开放合作示范区。深化与中核集团、江苏溧阳、西安高陵、西咸新区等对口帮扶单位的帮扶协作,不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争取更多富有成效的合作成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推进开放,充分利用各类展会平台,加强与沿江沿海发达地区的经贸交流,密切与白河籍外出能人、侨商侨胞的沟通联系,精准有效承接产业、资金、人才和技术转移,不断增强经济外向度。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为抓手,深入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全方位转变作风,用政府更加有为推动市场更加有效。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优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流程,巩固帮办代办“春风服务”成效,最大程度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间、增便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协同监管、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让国企民企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健全政企沟通渠道,深化落实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机制,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好用好秦创原(安康)创新促进中心白河分中心,加快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多维度服务平台、多元化孵化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改良,重点攻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年新增“五类”专利8件,转化科技成果2项以上,力促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0%。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积极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户以上。

  (四)聚力巩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认真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健全线上网络、线下网格防返贫监测预警体系,重点防范化解因病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狠抓产业就业帮扶,积极开展消费帮扶,打好产业增收不足就业补、就业不足公益岗补、公益岗不足兜底保障补“组合拳”,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农民收入增速。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入实施“乐业安居工程”,持续提升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深化驻村帮扶、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和社会帮扶,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和 “组团式”结对帮扶行动,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统筹推进“五大振兴”。按照“三个转向”要求,进一步完善“3+5”工作体系,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八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等特色庭院经济,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全链条升级。深化“三变”改革,规范“三资”管理,创新集体经济投入运营模式、利益联结机制、资金监管方式,支持村级组织参与承接以工代赈项目,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元以下村。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十大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产业发展带头人。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支持乡村文艺社团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弘扬孝义文化,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大乡村山水田园和林草植被保护力度,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污染防治设施。加强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推进“五治”融合,完善“三力联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有序实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划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遵循“随形就势、就地取材、彰显文化、回归自然”理念,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色提升村庄风貌,留住乡韵乡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8处,新修堤防5.9公里,改造农村电网121公里,新建通信基站21个。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改建农村公路105公里,实施生命防护及完善工程100公里,持续巩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强化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完善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开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创建11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整合资源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着力在“五大振兴”方面打造一批示范样板,率先把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65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