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久战。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导向,推动工业企业技改升级、绿色生产,坚决淘汰电石、铁合金、焦化等行业落后产能;大力推广“散改集”“柴改电”“柴改氢”“公转铁”等绿色运输方式,新建10个充电场站,推广使用510辆新能源重卡;高标准建设煤炭洗选物流园区,推进煤炭洗选与煤矿配套率达到85%,原煤本地入洗率达到90%。
打好黄河流域保护治理总体战。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坚定不移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辖区内黄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启动农区泵站整合,推进分凌分洪水综合收集利用,加快地表水超载区治理,确保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比2020年下降12%;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辖区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完善“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沿黄岸线防护等重点工作,推进乌珠林高勒河道治理、黄河滩区综合治理等项目落地达效,打造良好河湖生态环境。
打好自然生态保护修复阵地战。严格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全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类推进矿山废弃地、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实施公乌素、西水平台山等5大片区集中连片治理,完成二贵沟、呼珠不沁希勒矿区环境治理任务,剩余8家历史遗留矿山全部完成治理;落实“双责双长制”“林草长制”,严格实施禁垦、禁牧、禁火等措施,确保林草资源安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三)坚定不移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展现新面貌
城市更新再提速。突出抓好“一刻钟生活圈”建设,聚焦社区品质提升和功能拓展,统筹优化便民市场、公园绿地、医疗保健等服务业态布局,力争城区“一刻钟生活圈”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道路、老旧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城区、矿区道路13.35公里,雨水、污水、供水管网22.5公里,安装智能水表2万块。实施金海、裕泽苑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森林半岛、桂语江南等3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搬迁1066套,新建“口袋公园”3处。常态化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重点区域专项整治,不断健全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网格化、扁平化、精细化管理。
乡村振兴再提升。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做好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的文章,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设施葡萄项目建设,重点实施育肥猪二期、一棵树水产养殖等项目,积极引进规模大、技术强的种养殖企业,打造四新村—羊路井村种养结合示范片区,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扎实开展“名特优新”、特色产品商标注册等工作。有序推进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区清洁取暖改造770户,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庄清洁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区环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重点村突破50万元。坚持以工补农,全力支持低碳产业园建设,合理规划一批综合生活配套设施,推进巴音陶亥镇建设“园区+农区”配套服务体系,以低碳产业园发展带动农区居民增收。
园区建设再提质。聚焦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培育2个科技示范点,引领园区企业提高科技创新力,力争土地亩产值增长至158万元。实施园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改造升级3条园区道路,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照明设施亮灯率提高至95%。坚决推进“僵尸企业”清零,清退5家长期停产企业,盘活闲置土地资源30万平方米。
(四)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中小企业储备库建设。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健全政府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和社会多渠道投入激励机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增加研发投入“三个全覆盖”。政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速保持在23%以上,继续设立1250万元“科技兴蒙”专项资金。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合作,积极对接菌草种植项目团队,推动菌草技术研发基地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探索菌草生态综合治理路径。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变“政府思维”为“企业视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深化项目承诺制、工程审批制等改革举措,推行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四即”改革。大力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推动“蒙速办·四办”服务普及应用,统筹推进区、镇、村三级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力争8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全力做好自治区营商环境参评工作。
推动金融财税改革。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城投公司重组,推动水务集团组建,提升区属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培植税源,强化税收征管,紧盯涉煤企业、物流企业综合治税,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