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坚持提质增效,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示范村21个,组建规模化产业基地32个,鼓励引导农户种植老品种大豆、荞麦等小杂粮2万亩,新发展中药材1.15万亩、袋料食用菌1400万袋、椴木食用菌1.6万架、订单高粱8000亩、桑园1990亩、茶园综合管护2万亩;新建大南峪花庙村稻油两熟示范点1个,发展水稻500亩。畜牧养殖业发展持续向好,培育中蜂6.8万箱,农业增加值增长8.5%。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24家,新培育家庭农场45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4家。建设冷链设施7座。农业保险任务完成率达到190.2%。完成“三品一标”认证3家企业5个产品,“甘味”企业商标品牌达到7个,兴源公司木耳、核桃基地成功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扎实推进传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实施市县列重点工业项目8个,康县独一味中药材发展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恒康医疗完成破产重组,阳坝铜矿和华泰金矿提前完成市级绿色矿山改造。新增入规企业2户,培育中小微企业30户,工业总产值达到6.4亿元。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新发展限上商贸流通企业5户。新建5G基站56个。甘肃京东馆落地康县,入驻企业16户。加快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紧扣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化“北山南水”空间布局,启动青龙山旅游度假区建设,高起点做好规划设计,高标准强化要素保障,游客集散中心、道路改造提升等项目高效推进,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阳坝景区提升工程,着力打造亚热带生态景观,茶文化景区项目稳步推进,与中建集团合作共建的年产量8500万瓶瓶装水的供水工程(一期)开工建设,水上休闲度假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优质水资源开发迈出了坚实步伐;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村改造提升,加快文旅康养小镇和品牌村建设,扎实开展美食提升工作,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个、国家等级旅游民宿2家,1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城市形象标识、瓶装水LOGO正式发布,我县入围“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文旅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这一年,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抢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统筹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多功能立体停车场、城西新区集中供热、供水管网及厂区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一期二期三期、城市更新一期等市政项目顺利完工。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行动,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将城区划分为18个片区,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系统推进补短板式改造升级,拆除城区危旧房屋73.6万平方米,整治乱搭乱建400余处,收回国有土地71.56亩;修复雨污管网965米,铺装维修人行步道2.7万平方米,硬化平整背街小巷2.42万平方米,改建埋设各类管网2.3万米,整治城区“飞线”4.12万米,更换维护路灯组件1371套,在各类巷道新安装路灯617盏、监控96套,让路灯照亮了背街冷巷道、把安全布进了死角盲区。扎实开展“一难两乱”专项整治,建设智慧停车泊位116个。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通过省级审核,长坝大山等17个村庄规划加快编制。全面启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完成搬迁入住371户1172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市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绿色智能家电补贴促销活动启动仪式在康县举办。聚焦“一净三畅”“九个美丽”“六个一样”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农村“五大革命”,完成农村改厕2864户,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宜居,康县被重新确认为省级卫生县城。
这一年,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治理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提质行动,加快生态修复治理,“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新建标准化经济林基地1.4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5万株、人工造林2500亩,实施绿色长廊工程130公里。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河湖“四乱”实现动态清零,“一江十四河”生态治理成效明显,县水务局荣获全省河湖长制先进集体。康县水系连通暨水美乡村全国试点基本建成。甘川陕三省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会议在康县召开。坚决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建设工地全程清单化管理,规范运营9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和15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治理受污染耕地2234亩,污染减排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3%,各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实施方案,谋划建设国家储备林3.5万亩。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进展顺利,“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年度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这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事业增进新福祉。深入推进民生福祉增进行动,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4.57%。33件省市县列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54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7万人。深入实施“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校园改扩建、食堂改造等教育类项目49个,城关三小建成投用,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69.67%。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文艺创作采风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康县体育场建成投用,全民健身设施日趋完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扎实开展强科技行动,康县茶马古道文化科普基地被认定为甘肃省科普基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康县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实施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单位,康县荣获“2021年开展省级创新型县试点建设”先进集体。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10%,建成8个农村“幸福食堂”,完成110户适老化改项建设,为全县2.8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妥善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三留守”关爱服务广泛开展。摸排化解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1966套。深入推进平安康县建设,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成果,细化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扎实推进自建房、城镇燃气、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一行一策”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提升医疗保障能力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76%,低收入群众参保资助达到100%,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实现全覆盖。健康康县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应急救治中心加快建设,完成24个基层卫生院与省级医疗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对接工作,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迅速果断处置多轮多点突发疫情,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舆情社情总体平稳可控。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县广大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付出了艰辛努力,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给予了最大的理解支持,更加坚定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