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围绕“1551”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切实增强村集体引领带动农村发展能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发展壮大,争创国家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活力。完善农村供销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电商覆盖率,推动城乡物资流通顺畅。围绕主导产业,加大返乡创业工作力度,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鼓励志丹籍企业家、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务工人员等回乡创业,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助力乡村振兴。
(四)提升市场活力,推进消费扩容呈现新局面
1.推动文旅产业突破发展。大力实施文旅提升战略,扎实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打响叫亮“革命红都、将军故里”两张名片,主动融入陕甘宁和延安全域旅游圈,完成永宁山维修工作,建成猫巷峡谷等项目,改造提升九吾山等景区,加快推进保安革命旧址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谋划打造旅游文创产品研发基地、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休闲街区等,跟进配套“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和智慧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富有志丹特色的旅游环线。推进“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积极推介老崖窑、秦直道等多个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建成顺宁保娃沟门村、双河麻子沟村、永宁象咀村等休闲旅游示范点,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支持发展观光游、采摘游、美食游、体验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让游客在志丹多停留、多消费。落实文旅产业培育工程,进一步完善相关供应链、产业链,逐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创建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加强革命遗址、革命文物保护,打造金丁金汤村、永宁崾子川村红色美丽村庄,大力挖掘、整理革命故事、历史典籍和民间遗存,将文化旅游与文物保护工作深度融合,讲好志丹故事,活化革命文物,让文物在保护与利用中大放异彩。
2.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策于企,精准打好“降免退缓贷”组合拳,在原料供应、用工、税费、信贷、销售等方面,全力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个体户等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减负松绑,谋划建设小微企业园区,推动市场主体扩容提质。健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全力缓解中小微企业、个体户融资难题。坚持政策牵引、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加快“个转企”“小升规”步伐,加强“五上”企业培育,做好在库企业监测和服务,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推动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培育网络传输、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型产业,支持直播经济和网红带货,不断丰富经济形态。
3.保障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巩固提升传统消费,逐步壮大新型消费,培育定制型、智能型、互动式、沉浸式消费,组织开展多样化、多维度的促销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线下消费尽快恢复。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拓展产销对接和农商互联,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互通,充分释放城乡消费潜力。创树“志丹小吃”特色品牌,通过统一标准、主体带动、连锁经营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找到创业致富途径。积极参与延安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谋划建设食品小作坊园区,提升农贸市场管理质效,开展消费环境专项整治,推进“五个放心”消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努力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五)深化城乡融合,推进人居品质再上新台阶
1.建设宜居县城。加快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强化“三区三线”管控,统筹做好传统市政设施更新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城市修补,实施城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启动红星广场建设,完成主次干道、居民巷道和危旧桥梁改造,建成灵皇地台人行天桥,改造农贸市场3个、老旧小区5个,新建改建停车场5个,新增停车位410个、配建充电桩55个,有序更新城市供气供热供水排水管网,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扎实开展城区立体、多层、深度绿化美化,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县城。
2.打造和美镇村。完善镇村规划编制,统筹实施镇区基础设施改造,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切实发挥建制镇服务三农、联结城乡的作用。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风貌”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镇办(中心)发挥自身优势,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走特色化发展路子。抢抓国家将延安作为乡村振兴联系点和特殊支持区域政策机遇,谋划争取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努力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道路生命安防工程80公里,新建、维修农村供水工程38处,新建、改造电力线路21公里。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八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新建卫生厕所500座,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深化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弘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3.强化精细管理。自觉将精细化理念运用于城市管理各个方面,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国家卫生县城复审为抓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教育和文明新风培育,坚持环境卫生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工作模式,加强公共设施维护、市政设施养护、园林绿化管护,见缝插针设置公益广告,切实提升县城品位。探索建立环卫保洁、市政养护市场化运行机制,进一步降成本、提效能。规范城区停车秩序,整治停车乱象,缓解交通拥堵。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全面整治无序经营、乱搭乱接、乱贴乱画、乱修乱建、乱砍滥伐等行为,让城市整洁靓丽、生活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