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大主题提升计划。持续做强康养度假、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服务功能,推行“小而美”“微度假”旅游产品供给方式,推动资源串联和功能互补。围绕康养度假多元体验提升,以清风宿·黄龙森林度假营地、偏石民俗文化村和星谷银滩康养度假区、灵泉观露营基地、碾子湾精品民俗等“点状”载体为支撑,以生态、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合为引力,培育特色康养度假业态。围绕科普研学内涵功能提升,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生态教育方式及配套,推出研学精品旅行线路,启动现代中药材科普馆、中蜂产业园等研学基地创建申报。围绕休闲体育品牌影响提升,提标升级登山步道、休闲漫道,全力办好越野跑、山地自行车、弹弓、滑雪等国省品牌赛事,提高“赛事经济”效益。围绕绿色培训教学体系提升,联动瓦子街战役革命纪念馆、东南山主战场等5个红色教学点和黄龙山生态馆、树顶漫步、风车小镇等9个绿色教学点,构建多维互动的综合课程体系。
实施民宿美食提升计划。持续扩大旅游产业发展贴息贷款办法、奖补办法市场知晓度和政策覆盖面,撬动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民宿改造、店面升级、星级争创,提升旅游市场整体活力。实施民宿倍增提升工程,出台民宿管理和奖补办法,鼓励企业和个体利用农家乐、单体型院落、集中居民片区等改造精品特色民宿,调动全社会参与民宿投资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和系统整理具有黄龙特色的地方美食,推出推广“黄龙美食”特色菜谱,大力支持本土特色餐饮发展,改造升级15家星级农家乐,广泛举办餐饮技能提升和美食评比活动,全面增强地方美食知名度,让美食体验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扎实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强化旅游行业综合执法,抓实规范经营、景区运营、交通秩序等重点领域管理,支持各类旅游协会推动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住餐服务、讲解导引、演艺展示等综合服务水平,全方位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让游客在美好体验中“口口相传”。打造沉浸式“黄龙猎鼓”情景剧,升级“龙飞溢梦”灯光演艺,创新街头民谣、篝火晚会等体验方式,提升北山、南山夜间消费集聚区活力,让“惬意放松”的慢城生活更显魅力。
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计划。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坚持上下联动、城乡互动、全民参与,积极开展文明出行、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旅游、文明执法等专项行动,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推进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长效化,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倡导全社会争当讲文明、树新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以主人翁意识,共建文明城市。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弘扬诚信文化,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文明新风尚。
(四)坚持多措稳定经济增长,全面增强发展实力
坚持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强化链长制作用发挥,不断优化重点项目和产业体系布局,用“有效市场”检验经济发展水平,全面增强经济实力。
多方联动用好政策组合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抓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的有效实施,开展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优质营商环境,最大能力便企惠企、助企纾困。立足盘活激活自身资源、会用善用多方力量,提升内外协同综合质效,持续扩大投资和提振市场消费,为稳经济、促发展蓄足力量。稳步推进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性贷款贴息、奖补、担保和减税降费措施,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促进个转企、小升规,带动生产、技术、人才等全要素提升,支持本地企业创新发展,形成链条互补、协同壮大的“循环”体系。
项目为要抓实投资硬支撑。坚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鲜明导向,紧盯制造业投资、产业项目投资、社会资本投资“三个10%”增长目标,聚力攻坚重点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74.5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4.23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62.2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22亿元,完成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环境监测实验楼、石堡镇和界头庙镇水源地保护等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项目包抓责任制,动态管理“四张清单”,全面执行“五个一”制度,抓好项目储备和接续实施,强化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推进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全力促进达产达效。
争引为先汇聚合力促发展。围绕生态经济创新突破发展,主动在产业链上找商机、招企业,完善招商引资企业库、项目库和产业链图谱,瞄准“链主”、上下游企业和带动型、科技型、税源型项目,定向选商择商。深化县级领导包抓产业链、包抓招商项目机制,落实专班洽谈签约、落地保障和推进实施,提高签约率、落地率、资金到位率。紧盯中省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强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争取,进一步完善激励奖励机制,扩大全县争资引项主力军,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建设大格局。
(五)坚持回应期盼施政施策,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巩固和延伸“小切口”改革成效,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好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
突出科教人才有力支撑。加快“四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力做好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迎验,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抓好高考综合改革和职业教育“双达标”建设,巩固“双减”成果,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出台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激励措施,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发展科技型规上企业1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开展项目包装、招商引资、旅游服务等领域技能培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200人以上、高素质农民15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