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实现动态清零。用足用好财政衔接资金,做好产业帮扶、稳岗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31万亩、产量保持在7.6万吨以上,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平凉红牛、中医中药、核桃、蔬菜产业链建设,实施平凉红牛育种场、中医药产业园、安口西三村田园综合体开发等项目83个,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确保药材、蔬菜、核桃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6万亩、3.8万亩和9万亩以上,牛饲养量达到11.6万头以上。加强与兰州佛慈、银桥乳业等意向企业对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药食同源产品,促进农业商品化转型,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纵深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适时启动各乡镇控规修编。持续推动农村路水电气网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解决14个自然村不通硬化路问题,保障5个乡镇4.22万人安全饮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建卫生户厕1000座,治理河堤28.2公里,年内创建美丽庭院3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14个。借鉴推广“134”乡村治理模式,推动移风易俗,培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年内抓建乡村治理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20个,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四)坚持扩大内需,培育三产核心增长极。紧扣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融合推进文旅、商贸、物流开发,多方培植消费热点,不断激发消费潜力,充分展现城乡发展魅力。
加快开发文旅产业。坚持以关山开发为主体,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建设为两翼,集中力量推进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关山莲花台景区PPP项目,加快景前区“三街两中心”和核心区“两路十景观”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关山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完成莲花台4A级景区复审提级,启动米家沟4A级、朱家坡3A级旅游景区创建,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度挖掘红色记忆、工业传承、山水生态等特色资源和网红景点,精心开展各类宣传节会活动,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5%以上。
加快完善商贸体系。高标准编制全市物流产业规划,建成冷链物流产业园并投入运营,积极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拉动传统消费提质扩容。着力提升天街、上美等核心商业街区商户入驻率,做好闲置商业资源转化利用。加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孵化培育网红直播等新型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提速,全面打响“华味亭好”“关山农萃”品牌,年内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户以上。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全面落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紧盯大宗消费和重要商品消费,积极组织“全华乐购”等系列促销活动,加快改造提升美食城、文昌路等特色商业街区,推动美食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发展连锁经营、仓储经营、融资租赁,培育现代物流、数字经济、养生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商贸业和服务业加速回暖,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五)坚持扩容提质,推动创城行动见实效。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扩大城镇容量,提高文明程度,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幸福宜居。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力。高标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投资13.8亿元实施城区东西出入口改造、双凤路二期、供热供气管网敷设等重点项目53个,完成双凤苑、西关等6个片区老旧小区及棚户区改造,开建愿景公园里C区、御水湾家园等5个商住小区,跟进配套停车场、公厕、便民市场、游园绿地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启动城区110千伏变电站搬迁,不断扮靓城市颜值,打造宜居家园。
提升城镇资源承载力。投资2.53亿元实施策底采煤沉陷区治理、山寨街区改造提升、上关镇区街路改造等14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加快补齐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项目支撑、产业带动、生态提升、文化引领,统筹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积极打造安口陶瓷、东华商贸、西华旅游、马峡药材等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充分发挥乡镇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提升城乡文明亲和力。健全城市清扫保洁、养护维修等标准化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专业市场、交通秩序等重点领域整治,强力推进违章建筑清理,改造南泉路等4处便民市场,综合整治城市乱象。拓展城市CIM+系统综合应用,健全完善智慧停车、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应用系统,推动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管理方式智慧化转型。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小区物业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华亭人”等主题活动,培育崇德向善时代风尚,引导市民全面参与城市管理,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
(六)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生态质量再改善。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快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工业废气、道路扬尘、建筑工地、餐厨油烟等重点污染源管控,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0%以上。常态化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协同推进城区雨污管网建设改造,分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确保全市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积极巩固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依法从严从快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守牢生态环保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