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13日)

  推进强科技行动。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实施科技创新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各10户以上,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围绕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大力实施“六雁”工程,加快引进培养经济金融、教育医疗、城建规划、畜牧兽医、现代物流、文化艺术等领域紧缺人才,建好用足专家工作站,依托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加快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创新发展格局。

  提升财税金融服务质效。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效益。放大市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链建设,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涵养税源,促进税收稳定增长。协同落实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加大政银企对接,拓展金融赋能空间,为重大项目和产业链投融资200亿元以上。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实力,全面落实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实施企业挂牌上市突破行动,“一链一企”开展上市培育辅导,完成3户企业股份制改造。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优化完善政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丰富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一码通办”应用场景,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全程网办、掌上可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示范引领、监督管理作用,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实施市场主体扶优培强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促进个体工商户成长壮大,全市新培育“四上”企业100户以上。

  提高协作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主动承接西咸新区等国家级发展平台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推进与毗邻市州基础设施互联、市场互通、产业互促,聚力共建陇东南经济带。实施外贸转型升级行动,引导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多元化开拓外贸市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高通关、物流、退税等一体化服务能力,积极推广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全市鲜果出口增长20%以上,工业品出口实现翻番,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千万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七)推进减污增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美丽家园。

  强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全面完成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燃煤、机动车、扬尘、企业排放和面源污染治理“五大攻坚战”,大力改善空气质量。强化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推进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地下水综合治理和水源地保护。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一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泾渭河流域尾矿库综合治理等生态环保项目,申报争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垃圾闭环焚烧发电处理,促进固(危)废规范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利用。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强化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湖监管和“四乱”整治。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争取实施集中连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示范工程。抓好黄河流域汭河水源涵养、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000户以上。全面落实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市造林封育20万亩以上。

  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美丽幸福河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系列政策,严格项目节能准入和审查,杜绝“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探索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型开发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持续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挖掘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空间。

  (八)坚持普惠共享,倾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努力把经济发展增量转化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个十百千万”就业促进工程,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政策。做好规范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工作。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扎实开展DIP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兜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优质公平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实施市实验小学、华亭仪山学校改扩建等教育项目292项,巩固提升“双减”工作成效,在全市逐步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建和管理使用,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抓实落细“技能甘肃”建设任务,推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推进“职普融通”试点。支持甘肃医学院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推动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加强青少年法治、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41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