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保持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幸福指数、社会治理效能、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10%以上,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扎实做好“水、乡、城、人、治”五篇文章,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的核心要求。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赶考心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海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一)扎实做好“水”的文章,加快建设美丽海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四定”原则,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保护开发并举,优化用水结构,破解发展瓶颈,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生态富民。
加快促进节水增效。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和“智慧水务”工程,配套自动化监测装置,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从源头到用户全程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率、利用率。实施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海原支线工程,新增供水能力631万立方米,有效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建成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工程,铺设输水管道77公里。有序推进扬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灌36万亩,高效节灌面积达到90%以上。全力推进用水权改革,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6以上。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以“三山一河七流域”为重点,推进实施生态廊道综合治理,完成清水河等58条544公里河道综合治理。规划实施郑旗南山、九彩黑林山等14项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坡耕地综合治理3.2万亩,提升改造老旧梯田57万亩,新建淤地坝15座,对园河等6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不断提升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能力。到2025年,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6%。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水域岸线、水污染及水环境整治。全力抓好西华山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持续加大苋麻河、清水河、石峡口等湿地修复保护,建设河畅水净岸绿、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海原。
加快植绿增绿步伐。持续推进“山林权”改革,全面推行“林长制” “山长制”,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林长管理体系,推行“以林养林”新模式和“以地换林” “以碳养林”新路径。聚焦“山区林草化、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果园化”,科学规划,精准造林,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未成林补植补造及退化林改造提升25万亩,经济林建设5.2万亩,乡村及道路绿化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6万亩。到2025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66%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22%以上。
持续推进污染治理。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乡镇清洁煤配送中心体系建设,全时段全过程推进“四尘”同治,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持续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确保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统筹推进“五水”同治,加快补齐城乡生活污水设施设备。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工业污染源监管,推动有机肥代替化肥行动,继续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全面补齐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巩固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双碳”“双控”工作,严格限制“两高”项目准入,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二)扎实做好“乡”的文章,加快建设富裕海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加快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行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兴业,促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兜牢兜实低收入人口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升闽宁对口协作质量和水平,完善华润定点帮扶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百企兴百村”等行动,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三带两园六基地”产业布局,严格落实“四调四化”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紧盯“人均一头牛、产值百亿元”目标,以创建自治区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为抓手,持续完善“6+1”高端肉牛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华润五丰高端肉牛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二期项目,持续打造国家级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完善马铃薯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南华山阴湿地区马铃薯产业示范带,加快推动优质种薯西部繁育基地和自治区级马铃薯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建设优质高效的小杂粮核心区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立足清水河地域资源优势,实施枸杞产业“六大工程”,枸杞等经果林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加快瓜菜标准园区和优质基地建设,特色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制定富硒功能农业种植标准,加大富硒小杂粮等特色区域产品研发力度,推动富硒功能农业走标准化、高端化路子。提升农业品质品牌效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全链条追溯体系,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做靓“南月牌”马铃薯等特色品牌,不断提升“西海固”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到2025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1.45亿元,年均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