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创造“利通经验”。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四权改革”,紧盯确权、赋能、定价、交易、监管五个环节,优化调整分配用水,盘活城乡闲置土地,依法依规减污降碳,保值增值山林资源,真正实现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1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强村达到20个以上。深化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实现与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有序衔接。持续推进事业单位、财税体制、医疗卫生等重点改革,加快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纵深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质扩量、“金燕归巢”“人才+产业”四大行动,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科技研发计划等创新引领项目,培育国家行业标杆企业2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自治区“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企业25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到0.5%。建成利通区科技研发中心,打造现代纺织、生物工程、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中心,加大各类高技术人才引进力度,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财政科技投入增速保持在30%以上,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22%以上。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提速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畅通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渠道,构建高效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新增市场主体7.8万户以上。实现更高水平开放。依托闽宁协作、友好城市结对、银西高速铁路网,全方位融入黄河“几”字湾城市群发展,扩大“吴西、吴兰”3小时“朋友圈”。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等区域的交流合作,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利通,推动优质牛奶、绿色食品、早茶文化、特色餐饮、精密仪器等优势产品走出宁夏、走向全国。
(四)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在塑造生态文明新优势上厚植“利通底色”。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全面聚力。高质量制定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严守“三线一单”,建立完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约束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四禁”规定,实行生态环境网格化保护、全过程监管,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清洁生产、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拦蓄洪水利用等工程,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灌区。挖掘工业节水潜力,中水综合利用率达到50%,建立标准化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持续用力。严格执行“四减”措施,联防联控联治细颗粒物和重污染天气,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5%以上。持续推进“清四乱”行动,落实“河湖长+检察长+警长”联动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建设一批人工湿地等生态拦截净化工程,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确保入黄水质稳定达标。纵深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粪污利用资源化、农业废弃物处置无害化,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污泥集中处理提标改造等工程,争创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先进县。在抓好生态环境修复上精准发力。严格执行“四保”要求,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森林覆盖率达到12.12%。深入开展沟渠河湖、“两河一沟”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实施小流域、水系连通、农田退水和盐碱地改良等综合治理工程,增强水源涵养能力,让利通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
(五)坚定不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书写“利通答卷”。坚持把共享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常抓不懈推进民生工程、办好惠民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更可持续。多领域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数字人社”一体化创新服务等项目,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设利通区综合社会化服务中心,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多举措推进教育医疗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五大工程”,深化“互联网+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7%、95%以上。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居民健康水平提升“十大工程”,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多形式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百姓舞台·多彩利通”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公共文化体育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书香利通”建设,打造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黄河文化园、民俗文化街等产业载体,积极争取刘三朵八宝茶等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办好“戏曲进校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活动,增强城乡文化韵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新增一批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争创自治区足球城市,提升群众健康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