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能力跃上新台阶。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全面落实基层治理“1+6”政策体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提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数字化治理水平。一体推进法治银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加快打造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凤城。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完善疫情防控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银川。
三、2022年主要工作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决胜。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抢抓“四个难得机遇”,落实“七个必须始终”,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兴市。牢固树立“产业为要、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三新”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速壮大“三新”产业。抢抓国家发展战略,高水平谋划实施调结构、强动能、增后劲的产业项目296个。推动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晶盛40万片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等项目开工,加快隆基乐叶3GW单晶电池、蒙牛奶业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确保隆基5GW单晶电池、晶环1200万片蓝宝石晶片切磨抛等项目年内投产,力促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中钢2万吨特种石墨等项目早日达产,“三新”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推进全国新能源、新材料重要集聚区规模初现。实施“四大改造”,完成重点技改项目30个。开展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50家、上市企业1家。
提档升级服务业。加快深蓝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大阅城商圈智能化改造,打造唐徕老街坊等特色商业街区3条。推动首店经济、夜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引进品牌首店10家以上,重点打造第八大街夜经济聚集区。建设直播电商公共服务基地,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网络零售额增长15%以上。办好欢乐购物季、中国·银川国际汽车博览会等活动,促进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贯通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申建商贸服务型物流城市和国家冷链物流基地,社会物流总额增长8%。完善东线、西线全域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加快贺兰山东麓、黄河金岸、环阅海旅游度假区建设,支持兴庆区、灵武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西夏陵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办好“一山一河”文化旅游节和中国银川旅行商大会,力争全年旅游人次、总收入增长15%以上。
提质发展特色农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121.1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68.6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枸杞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擦亮“黄金奶源带”品牌,启动建设乳业产业园,奶牛存栏达到24万头,奶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新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行动,培育龙头企业20家,创建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20家以上。办好“农业嘉年华”“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园区50个、三产融合核心示范园区10个。
提高数字化深度赋能水平。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向,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市级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实施天云数据“东数西算”项目,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00家以上。建设“工业大脑”二期项目,完成100家企业智能化水平诊断,培育自治区级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3个,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0家以上,持续壮大“互联网+”医疗健康、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探索建立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市场化机制,试点构建医疗服务等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力争数字经济总量达到700亿元。
提效推动园区改革发展。出台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实行县区、园区、企业挂榜排名激励机制,完善跨区域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税收利益分成机制,推进县(市)区、园区一体化发展。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实行园区企业化管理。健全园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工资总额核定、绩效奖励等制度改革。强化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双提升,工业类园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增长10%以上,功能性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以上。启动实施项目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五比”活动,全面推行项目包抓责任制,强化项目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确保全年完成投资650亿元以上。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突出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每个产业引进龙头企业2家以上,力争引进500强企业3家,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精心谋划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推进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