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五年来,我们自觉扛实城乡建设重任,征收土地2.1万亩、房屋203万平方米,保障富强机场、汉江大剧院等30多个重大项目如期建成。改造城市社区及背街小巷205个,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城市病”有效治理,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城市形象和品质全面提升。大叶路、县财路等一批县乡公路建成通车,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水利项目竣工投用。五里、流水等重点镇加快建设,城镇化率提高5.7个百分点。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完成。秦岭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大棚房”整治成效明显,注销矿权63宗。空气、水环境和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累计民生投入26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8%。坚持教育率先发展,城区新增学位1.3万个,“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基本完成,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区。新建、扩建公立医疗机构31个,“互联网+医疗健康”建成投用,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成文化场馆437个,老城东关街区被命名全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7%,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低保、特困供养分别提高1815元和1000元。公众安全感调查满意度大幅提升,荣获全省平安县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区称号。

  五年来,我们突出创新发展抓改革,两轮政府机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全省“三变”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现场会在汉滨观摩。“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300项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100项高频事项下放到镇办,一枚印章管审批、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面实施,审批服务事项材料精简60%以上,市场主体达到6.8万户,连续五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区。争取上级转补、政府债券实现“五连增”。城投公司、五里园区公司等融资能力持续提升。68个农产品获得“双品一标”,8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家认定,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在脱贫攻坚一线践初心、担使命,在推动发展中找差距、抓落实,履职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1150件、政协委员提案1280件。“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法治汉滨建设有力有效。政务公开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审计监督延伸到村。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有力,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以解决,政风行风持续向好。

  同时,统计、金融、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档案史志、红十字会、老区建设、慈善救助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汉滨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要素供给日益趋紧、脱贫攻坚量大面广、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各种不利因素叠加,我们不抱怨、不懈怠,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了让全区人民骄傲的辉煌成就。放眼全国创新示范,获得国家循环发展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16项国字号殊荣,危房改造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茨沟模式”在全国推广,涉农资金助推资产收益扶贫做法被财政部推介,新社区工厂发展被央视和新华社报道,电商扶贫入选全国网络扶贫典型案例。面向全省追赶超越,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进入全省中上位次,获得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省级文化先进区等荣誉20余项,现代农业园区、电商发展、营商环境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立足全市引领发展,生产总值在全市占比逐年上升,已超过三分之一,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完成了全市25%、全省4.3%的减贫任务,大区贡献更加明显。

  这些成绩与进步,是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全区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官兵、应急救援指战员、政法干警和复转军人,向在汉滨开展帮扶的中省市单位、投资发展的广大客商,向所有关心支持汉滨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实现汉滨追赶超越、龙头引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发展为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之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奋力实现绿色崛起;必须坚持民生为本,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用情用力提高民生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破除惯性思维,激活发展动能,不断消除制约发展的一切束缚;必须坚持改进作风,低调务实不张扬,奋力拼搏勇争先,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基础条件不优、产业层次不高,发展不足仍是最大短板;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开放发展氛围不浓,活力不强仍是最大难题;巩固衔接任务艰巨、乡村振兴量大面广、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基础不优仍是最大弱项;引资融资效果不佳、财政增收空间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矛盾仍是最大瓶颈;社会治理机制不优、精细管理程度不深、矛盾化解还有欠缺,风险防范仍是最大压力;少数单位本位主义、少数干部担当不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问题依然存在,作风不硬仍是最大隐忧。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力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198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