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3月27日在安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 长 武文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聚力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一)经济运行与疫情防控统筹有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六保”“六稳”和惠企纾困政策,以良好发展预期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09.49亿元,增长7.5%,超额完成目标。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8.2%和15%,位居全省第5位、第4位、第3位。争取上级转移支付291亿元、债券资金92.1亿元,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617.5亿元,落实财信担保贷款40.7亿元。精准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统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环境同防,果断处置输入风险事件,累计核酸筛查196.2万人次、接种疫苗430.5万剂次,分类管控涉疫地区来员15.5万人次,协助西安市分流隔离人员1688名,未发生本土阳性感染病例。
(二)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六查六问”和“一对一”精准帮扶,建立巩固衔接大数据平台,实现252.6万农村人口信息监测全覆盖,排查三类重点监测对象1.88万户6万余人,消除返贫风险7363户2.34万人。狠抓农村产业和集体经济培育,特色富民产业质效显著提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9%。确权扶贫项目资产价值237.8亿元,在全省率先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782个村集体经济累计收益4.32亿元、分红1.98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五星级”示范社区66个,7.93万搬迁脱贫户全部实现“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完成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5年过渡期规划编制,与省社科院合作完成全省首个镇级“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安康壮大帮扶车间兴产业促就业、创新提升衔接资金使用绩效2项经验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全国推广。
(三)重点项目与产业建设协同推进。精心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行动,全年新上重点项目1031个,总投资1220亿元。30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0亿元,191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34亿元。西康高铁、宁石高速、安岚高速陕渝界段、汉江旬阳水电站等项目稳步实施,包茂高速安康机场立交、白郧汉江大桥竣工通车,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钒氮合金二期、恒通涤纶短纤维、可利雅纺织面料、龙王泉富硒水等108个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新社区工厂在营1023家,毛绒玩具产业具备整链生产能力,电子线束产业聚集效应加速显现。归集产业发展基金3.4亿元,退税减税9.79亿元,新增市场主体5.7万户,“五上”企业总数达到2596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9家,认定陕西省瞪羚(潜在)企业3家。
(四)开放发展与经济合作水平提升。持续深化“双招双引”,全年引进招商项目691个,到位资金973.7亿元、利用外资1.3亿美元,分别增长33%和122%。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络处,与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共建招商联络站,新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230名,聘任安康开放发展高级顾问24名。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中药材试验示范站,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安康机场已通航10个城市,年客运量达25.7万人次,“安西欧”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安康-武汉”铁水联运专列开通。苏陕、津陕、常安等对口协作持续深化,合作项目443个、争取资金9.21亿元。安康海关及保税物流中心获得省政府批准。恒口示范区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毛绒玩具产业)认定。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59亿元。
(五)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统筹产城融合发展,实施民生城建项目44个,年度投资23.7亿元,北环线、长春路相继贯通,高井路、赵台路、长岭南路二期等陆续建成。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58个,启动1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2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1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狠抓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四清四无”。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勘界立标扎实推进,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任务如期完成,白石河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阶段性工作受到国家发改委表扬,恒口地热开发取得突破。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通过周期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启动,成功入选中国十大心仪之城。
(六)抢险救灾与恢复重建高效有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有效应对主汛期21轮强降雨引发的严重洪涝灾害,认真落实“四查四确保”防范措施,切实强化“早、盯、撤”应急抢险,扎实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累计下拨救灾及救助资金6.72亿元,成功避险转移11.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6.5万人,预警防范地质灾害37起,抢修水毁公路1512条、供水设施1716处、堤防22公里、电力及通信光缆2800余公里,启动灾民建房2594户,修缮灾损民房5360户,抢收秋粮作物218.4万亩。编报灾后重建项目271个、总投资59.4亿元,入冬前全面完成灾损基础设施抢修保畅,受灾群众全部落实温暖过冬。
(七)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民生财政支出28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8%。劳动力转移就业62.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4%。93个教育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5亿元,高新第一初中、宁陕二小、平利四小等165个校建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万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双减”政策全面落实,高中阶段职普比招生工作稳步推进。71个卫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2亿元,市中医医院高新分院建成投用,市中心医院、传染病医院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实施。医保实现跨省参保群众费用直接结算,药品零差率销售和集中带量采购累计让利群众11.9亿元。精彩圆满承办“十四运会”武术散打和马拉松游泳项目,获评“十四运会最佳赛区”。成功举办市第17届运动会和第21届龙舟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得命名,多项创新工作受到肯定推广,“秦巴1号风景道”文旅融合开发取得新成效。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新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65个。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普法教育、行政复议、法律援助、扫黑除恶、安全生产、市场监管、信访稳定、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持续发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