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设定上述目标,统筹考虑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保障安康高质量发展所必要的经济增速。我们坚信,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不会逆转,全市上下创优争先的拼搏劲头不会减弱,只要我们凝神聚力下势苦干,一定能够圆满达成目标,夺取安康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利!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遵循四个基本要求:
一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保持快马加鞭往前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学以致用中增长才干,在融会贯通中创新发展,运用前瞻性思维、市场化机制、创新性方式破解难题,以等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和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二要系统思维、统筹兼顾,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强化系统观念,提升统筹能力,主动担当作为,始终坚持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眼全国全省大局谋划安康发展,在“稳”的基础上奋发有为地“进”,在“量”的增长中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三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保持务实高效争上游。紧盯年度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绩效考评体系稳增长,协同推进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聚焦项目建设打开突破口,围绕产业发展培育增长极,深化改革创新推出新亮点,推动更多安康做法走在全省前列。四要守住底线、稳扎稳打,保持追赶超越有进位。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如履薄冰、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状态,查漏洞、强弱项、补短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更好地聚焦聚力抓发展,确保纵向追赶有进步,横向超越有进位,高质量发展有成色。
四、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扭住关键精准施策,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开展“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行动,32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0亿元,204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13亿元。加快规划安康机场空港经济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启动升级扩容前期工作。狠抓西康高铁建设环境保障,推动安康西站、安康隧道等重点工程提速,继续争取尽快开工渝康高铁。建成宁石高速,加快安岚高速陕渝界段建设,力争开工桐旬高速。持续推进G541、G345、G210、月河快速干道、凤凰山隧道等公路项目,实施汉江、月河综合整治和恒河水库等水利项目,开工安康750千伏、西津110千伏输变电项目。统筹谋划丹宁高速、月河补水、抽水蓄能、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保持重大项目滚动接续。上半年开工浙江台州先进制造产业园、锂电正极材料等163个新建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正大制药新厂、智能电气设备、汉阴电子产业园等43个续建项目。
强化政策落实,促进惠企纾困。紧盯中央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提高地方转移支付、增加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发挥投资撬动作用,有效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认真落实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措施,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进行延期,适当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协调金融机构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防止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促进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严控涉企收费,严禁强制摊派,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服务收费,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行动。
发展现代服务,提振市场消费。聚焦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新需求,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推动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向高品质升级。精心组织实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汽车、家电、家居和餐饮、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展消费促进活动。组织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标准化菜市场”“农村商超”等建设试点,促进实体化消费、便民式消费、接触型消费恢复增长。加快县域商贸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物流集散网络,健全社区商业配套设施,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市场监测、风险预警、物价平抑、应急保供等工作。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扎实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借智借力,成立专班推动落实,用好基地资源优势和立体联动机制,建设秦创原安康创新飞地孵化园、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联动辐射市县、园区、院所、企业融通创新创业,实现“飞地孵化、安康转化”。统筹县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推行产业同构、生态同治、设施同建试点。深化产学研结合,新建科技创新平台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实施“揭榜挂帅”课题攻坚3项,转化科研成果10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技术合同成交6亿元以上。
着力构建创新生态。贯彻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构建科技、产业、金融高效互动、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体系。用足用活科技创新支持政策,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增值税留抵退税向制造业倾斜。狠抓“科学家+工程师”、创新型企业家、科技经纪人“三支队伍”建设,鼓励高科技人才领办创新型企业,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管理,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创新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整合资本支持发投、城投、交投、水务四大集团上规模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