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数字赋能。协同发展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聚焦富硒产业、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以科技创新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引进培育适合安康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和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组织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转型试点。支持安康高新区、汉滨区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打造“数字经济”示范标杆。
(三)链式布局集群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高质量产业链条。紧扣市级“11+7”重点产业链,推行市级领导“链长制”,制定集体研究决策、产业政策配套、专班推动落实、单项考核激励等系列措施。明晰产业链“一图五单”,每条链遴选3至5个项目或企业重点培育;对“链主”项目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依法予以容缺审批、全程代办等服务支持;对“链主”企业予以要素保障、科技攻关、招商引资、标准制定等方面政策支持,根据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予以奖补激励。探索建立“产业+政策+项目+企业”优选机制、政银企携手“一链一行”合作机制、产业链融资“主办行”牵头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接产业链条、嵌入关键环节。
推动高质量产业集群。制定“六大绿色工业”“六大特色农业”百亿倍增计划,明确集群发展方向。聚焦富硒产业,狠抓研发平台和公用品牌建设,加快完成土壤硒资源全域调查,深入实施“硒+X”发展战略,培育富硒产业园区20个,开发富硒新产品20个,开展贴标认证和免费检测服务。聚焦文旅康养,持续提升“秦巴1号风景道”“全域文旅核心圈”“一江两岸核心区”和高A级旅游景区建设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打造一批沉浸式文旅康养体验区。聚焦新型材料,扎实提升特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钒材储能、锂电新能源、光电科技、钡盐新材料等产业提质增效,突出抓好高分子复合、纳米微粒子、液流储能等新技术研发转化。做实陕澳中医药产业园基础,打响“安康硒水”品牌,推动“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和“电子线束产业新基地”加速建设。
建设高质量产业园区。强化市域统筹联动,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安康、旬阳高新区突出“高、精、尖”,恒口示范区突出“业、港、城”,瀛湖生态旅游区突出“水、景、游”,石泉、汉阴、平利经开区突出“特、新、优”,县域工业集中区突出“转、改、带”,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坚持四级联创突出“农、工、贸”,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发展能力。推动“飞地经济园区”优化提档升级,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新建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新入园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50户。建立“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把高质量园区资源配置在高质量产业项目上。明晰“一县一策”和“一县一业”,每个县市区至少确立1个百亿元量级首位产业。
(四)扎实做好巩固衔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落实过渡期政策和“四个不摘”要求,建好用好巩固衔接大数据平台,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家庭收入,扎实做好“三类对象”监测预警和分类帮扶,加大灾后恢复重建力度,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完善社会兜底保障体系,落实普惠政策保障措施,持续深化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行动。用好扶贫项目资产,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出台奖补激励政策,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健全资金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实施六大乐业工程,强化六项安居措施,新建“五星级”示范社区22个、新社区工厂100家,吸纳就业5000人。
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夯实以天然富硒为主要特色的农业产业基础,新建高标准茶园2万亩,新增魔芋种植面积10万亩,稳定核桃基地面积200万亩,出栏生猪190万头,发展密植桑园4000亩,巩固生态渔业产量4.2万吨。因地制宜发展烤烟、蔬果、拐枣、中药材、木本油料等特色产业,稳定粮食产量77万吨、蔬菜产量170万吨。积极发展“林芋蜂”和“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等林下种养经济。新培育市级航母园区30个,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20家、家庭农场20个。组织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创建。
精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突出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1个乡村振兴示范县,统筹13个省级示范镇、40个示范村建设。围绕构建城乡教育、县域医联、文化服务“三大紧密型共同体”,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拓展农村网点,加快城乡生产消费有效对接,扩大农副土特产品上网外销规模。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活动,加强集镇社区精细化管理,打造“五美庭院”,发展“庭院经济”。大力弘扬孝义文化,倡导“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推广“321”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五)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开放发展水平
持续深化开放招商。突出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招新引特,积极策划组织各种主题招商活动。吸引大中型企业在安设立区域总部、生产基地、研发团队、采购中心,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与本地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升级。筹划设立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招商联络处,组织开展小分队上门招商、点对点精准招商、产业链以商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0亿元、利用外资1.5亿美元。加快推进安康海关、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陕西自贸区安康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外贸总量和市场主体双倍增计划,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