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抓好县城、集镇特色商圈建设,改造提升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夜间消费、文创消费等特色消费,促进市场消费繁荣。坚持季季有主题、月月有热点,以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为依托,创新旅游宣传营销,吸引人气聚集,全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加强电商产业园和电商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加大龙头企业和网红达人培育力度,新培育限上电商企业4户,实现网络零售额5亿元以上。
(五)在推进城乡融合上加力开新局。深入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温馨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
统筹城乡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形成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建立城乡建设管控和引导机制,完善城镇形态,提升建筑品质,塑造特色风貌,动态管控建设进程,确保一张蓝图实施不走样。
打造特色县城。聚焦羌文化特色县城示范县建设,以城市更新行动和“4111+N”工程为抓手,加快六大特色街区建设,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羌风浓郁的魅力县城。投资12.78亿元,建成羌北农产品集散中心、永惠家园南区、电力及水务大厦等项目,完成火柴巷棚户区改造、汉源购物广场等主体工程。加快高新区开发建设,适度超前配建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产城人景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活力集镇。健全支持集镇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青木川“省级文化旅游名镇”、阳平关“天麻小镇”、巴山“网红小镇”、大安“商贸小镇”建设,支持其他镇街立足资源禀赋、特色差异化发展。抓好集镇特色产业培育,做活商业市场,推进多元功能聚合,着力打造产业兴、人气旺的活力集镇。
加强精细管理。坚持景区化建设、酒店式管理理念,精细管理县城。抓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综合治理,新增一批停车位、公厕,引导形成物流、建材、蔬果、花卉等专业市场,下功夫解决好小区管理和物业服务等问题,推进水、电、气、讯等管线更新改造,提高城市管理运行水平。因地制宜做好城市山体、水系、公园生态修复和提档升级,打造“口袋公园”,让群众生活更便利、更舒适。
(六)在推进生态环保上加力开新局。深入践行“两山”论,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宁强。
用最高标准守护生态底色。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面落实林(山)长制,持续开展秦巴“五乱”问题整治、矿山生态修复、露天采石场和尾矿库综合治理,加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力度,落实十年禁渔要求,维护好生物多样性。抓好天然林资源管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启动10万亩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和10万亩碳汇林建设,实施营造林2.1万亩,开展重点区域绿化1000亩、义务植树75万株,让秦岭、巴山更加宁静美丽。
用最严要求抓好污染防治。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多管齐下,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空气优良天数340天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快嘉陵江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玉带河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建成阳平关污水处理厂,规范沿江重点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深入开展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有效处置固废危废。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坚决守好“一方净土”。
用最新理念加快绿色转型。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刚性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促进企业循环生产、园区循环改造、产业循环组合,实现生产方式低碳化。健全生态价值有效实现机制,用足用活“两山生态资源开发公司”平台,整合资源要素、包装推向市场,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以有机农业、绿色工业、医药康养、文化旅游、新型能源等为支撑的绿色生态经济,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机关创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七)在推进改革创新上加力开新局。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并举,集聚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
深化重点改革。全面承接落实中央和省市改革任务,着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上攻坚突破,强化制度供给,服务经济发展。深化园区薪酬制度等改革,赋予园区土地规划、项目管理、资源调配等更多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推进羌州控股集团规范化、多元化投融资和资本运作,不断增强“造血”能力,促进良性健康发展。
做好创新文章。加强秦创原汉中科创中心宁强分中心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健全企业科研投入奖励激励机制,支持骨干企业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好“双招双引”工程,优化人才引进政策,采取项目合作、兼职引进等方式,分行业组建专家“智库”,充分发挥博士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扩大对外开放。立足西成高铁科创大走廊中间节点城市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汉中区域中心城市,有效承接东南沿海城市产业转移,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聚集。紧紧抓住苏陕协作机遇,深化崇宁协作,综合运用“飞地经济”“总部+生产基地”、产业链合作等多种模式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外贸企业成长计划,抓好外贸企业招引和跨境电商发展,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经济发展外向度,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