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宁强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固成果、促振兴,在推动“三农”工作上展现更多作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狠抓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大粮油生产,坚决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加强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用好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全域规划、集中支持,示范引领、梯次推进,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道路提升、供水保障、电网升级、绿化美化“四大工程”,让乡村功能更完善、群众过得更舒心。建立健全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自治章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农村繁荣稳定。

  (三)优环境、守底线,在彰显生态优势上取得更大成效。深入践行“两山”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让绿色生态成为宁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行林(山)长制,做好增绿护绿用绿文章,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筑牢秦巴生态安全屏障。深化治污降霾,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5+1”治水三年行动,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河畅、人水相亲的河湖生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持续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加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壮大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衔接,探索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切实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推动宁强发展换道超车。

  (四)强基础、提品质,在城乡一体发展上开创更新局面。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以县城为核心、重点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点缀,因地制宜强基础、兴产业,构建“一心两翼多极”城镇发展新格局。围绕羌文化特色县城示范县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4111+N”工程,分区域、分层次、分步骤打造一批示范街区和城市打卡地,以高品质建设支撑高品质生活。壮大镇域经济,鼓励青木川、阳平关、大安、代家坝等省市级重点镇提升综合能级、打造区域中心,支持其他镇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坚持当前与长远兼顾、颜值与品质并重,持续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道路、住房、停车、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人文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品质。

  (五)抓改革、求创新,在激发赶超活力上增创更多优势。深化财税、金融、农村、园区等重点领域改革,适时推出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改革措施,破除瓶颈制约,释放发展活力。深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开放融合,立足关天、成渝经济圈,主动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全面提升开放发展层次和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使“科创基因”融入产业发展,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坚持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加大“双招双引”力度,集聚资源要素,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活力、增后劲。

  (六)惠民生、促和谐,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迈出更大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就业优先,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不断优化收入结构,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健康宁强”建设,实施医疗健康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健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网和社会保障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宁强。

  奋进今朝 抢抓机遇勇开新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局要有新气象,起步要有新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左右。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加力开新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持续用力巩固脱贫成果。对标国家“1+32”和省市政策体系,严格按照“三落实一巩固”和“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紧抓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提升住房、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精准开展“三类人群”分类帮扶,全面消除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计划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6亿元,实施项目340个,其中产业项目226个、基础设施项目82个。加强扶贫资产运营管理,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实现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推行“田长制”,深化弃耕撂荒耕地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县稳定粮油种植面积50.2万亩、粮油总产9.53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改造标准化茶园1.5万亩,新发展中药材4.3万亩、食用菌6000万袋、干鲜果6000亩、蔬菜5.4万亩、烤烟6700亩、畜禽出栏160万头(只)、中蜂3万箱。加强良种培育,优化种养结构,积极推广稻渔、荷蛙等综合种养模式,提升亩产效益,努力实现亩产“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以高寨子三产融合、大安智慧农业等6个大型示范园区为龙头,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结合市场资源支持特色产业,推进农旅、农文旅融合。全力争取天麻药食同源试点县,加快阳平关天麻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积极招引“两菌”研发生产、中药提取、食药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企业入园,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典型示范。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加大龙头企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扶持力度,支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及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强化产销对接,促进农业初级品向商品转化,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加强“二品一标”产品认证,不断提升“宁字号”品牌竞争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197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