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融合优城,着力打造城乡融合样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全区资源,支持关山、武屯加快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坚持差异化发展,加速新兴、振兴、北屯融入主城区。深化乡村建设行动,用三年时间实现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用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致力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典型示范。
坚持创新兴城,着力激发改革发展活力。以建设秦创原陕西航空产业两链融合示范区为统领,充分发挥航空科教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健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阎良”。聚焦“区政合一”改革,整合资源要素,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深化“放管服”改革,搭建“政务云”平台[16],推进“数字政府”[17]建设,实现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加快建设“活力阎良”。到2026年,政务服务全部实现网上办,审批时效再提升30%以上。
坚持民生惠城,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认真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稳步走向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幸福阎良”。到202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万元。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在创示范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疫情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补齐公共卫生基础短板,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加快人文历史资源保护开发。织密织牢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网,让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坚持平安护城,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统揽,加快推进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优化网格治理机制,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九率一度”[18]始终走在省市前列。
三、2022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区十二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一城两带”空间布局,聚力“六个阎良”,建设世界一流航空新城,奋力谱写阎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围绕以上目标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央地融合新典范
千方百计保障航空产业。坚持定期沟通机制,优化服务“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大飞机维修中心、国家电子环境实验室、遥测雷达阵地、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试验厂房等9个项目顺利实施。携手驻区单位加强净空保护区管理,常态化做好周边安全环境整治。助力西航学院打造民航机务培训品牌,支持西航职院建设国家一流高职院校,着力构建研发、设计、制造、总装、测试、服务全链条产业体系。
全心全力服务航空人。持续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着力打造有优势、有支撑、有温度的创业环境。全力支持西安大环线规划建设,倾力保障西禹高速“四改八”、西延高铁、西安至富阎轨道交通项目,积极推进西阎快速路、关中环线迁改项目落地,努力提供多元便捷的交通服务。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探索推行分类定制、约定流程人才服务模式,努力解决好高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在阎良舒心生活、安心创业。
双向多元加速融合共赢。坚持资源共享、产业共育、人才共用,推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融合融通、协同发展。抢抓省政府与航空工业集团战略合作机遇,联合驻区单位积极争取省市设立航空产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推动国家重大项目向阎良布局。发挥航空产业链“链主”企业[19]、头部企业作用,共同促进上下游企业及资源要素聚集,增强产业链韧性。建立央地融合企业储备库,搭建军转民、民参军双向融合平台,持续开展“一带百·百帮一”行动,全年新增央地融合企业12家。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富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富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深入推进阎富融合发展,将富阎新区阎良区域25平方公里作为重点进行开发利用,策划实施富阎友谊路改扩建、栎阳湖路至富平金粟大道连接道路等项目,共同争取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落地,加快以产兴城、以城聚产。
(二)聚力做强主导产业,构筑航空产业新高地
做强航空制造品牌。发挥新舟700飞机整机制造项目龙头作用,支持新舟60/600重点型号系列化改进、规模化发展。实施十大重点专项工程[20],支持三角防务、势加动力等企业加速产业升级,加快鑫垚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园、广联航空加工制造基地等项目扩资扩产,着力做大做强航空制造及关联产业。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实施“银鹰工程”[21],新增上市企业1家,储备上市后备企业3家,航空制造业产值达到3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