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金阳新城崛起。以“四个十大”项目为抓手,加快打造省会副中心地标性区域,力争到“十四五”末,将金阳新城建设成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2万的现代化新城。高标准落实“1+1+3+1”[33]总体规划,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园、金阳紫星广场商务区建设,抓好金阳医院、金阳高中、金阳人才公寓等重点配套项目建设,加快用水保障工程、捞刀河流域综合治理、低碳园区和智慧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北盛大道、洞阳路、开元大道等路网建设,深度融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依托金阳大道、金城大道和道吾山、蕉溪岭辐射区域,发展现代物流、高端康养等近郊经济,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两城一体、融合发展。
争当文旅融合标杆。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精心办好长沙市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第十五届国际花炮文化节、“相约浏阳河周末看焰火”、大围山杜鹃花节等活动,提升浏阳文旅影响力。加快浏阳河百里画廊建设,规划建设滨河花炮主题公园,统筹沿线乡镇文旅开发,全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以苍坊旅游区—秋收起义纪念园和大围山生态旅游区为重点,提质大围山森林公园、道吾山城市公园,着力创建国家3A级以上景区4家,新增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构建红绿联动、双核带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品质化度假酒店、高端化乡村民宿、趣味化“休闲部落”、产业化主题庄园等业态发展,推动旅游产品提质升级,全面提升游客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打造人民幸福首善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争创城乡一体的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把基本保障兜得更严实。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化“春风行动”和劳务协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以上。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新增保障性住房3500套以上。健全社保基金监督制度,稳步推进参保扩面。加大医保基金征缴力度,确保参保率95%以上。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聚焦低保、特困等特殊群体,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助尽助”。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完成742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快推进“儿童之家”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扎实做好兵役征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等工作。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建设军休干部活动中心,加快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
把民生实事办得更满意。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纵深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新建学校3所,新改建公办幼儿园4所,创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17所,加快湖南农业大学浏阳校区、湖南都市职业学院、职业中专楚怡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健康浏阳”十大行动,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三医”[34]联动改革,建好新妇幼保健院,完成洞阳镇、张坊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及永和镇、高坪镇卫生院提质改造,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创建成功。
把精神生活变得更丰富。高标准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质改造文保单位5处,用红色文化锤炼城市气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进“非遗五进”[35]工程,全力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强化公共文化供给,加快农村书屋、文化屋场建设,建成长沙市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5个,争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积极开展送课、送戏下乡,办好全民读书日、欧阳予倩艺术节、浏阳河音乐节、全民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全力抓好生态治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强化园区能耗“双控”,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风洞口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打造柏加—镇头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生态功能、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协同提升。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六控十严禁”[36]“五治一提”[36],持续建设一批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确保三大河流和饮用水水质100%达标,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
全力抓好安全治理。紧盯“三坚决两确保”[38]目标,聚力打好安全生产保卫仗,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39],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40]要求,突出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燃气、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进一步压实党政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个人防范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执法检查、打非治违、约谈问责,实施源头管控、科技兴安、宣教培训等本质安全提升措施,全力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治等工作,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