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民权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29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2月29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民权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景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六城一中心”发展定位,统筹做好提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民权实践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71.2亿元,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全市第二;全社会用电量1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增速全市第二;工业用电量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增速全市第三。

  (一)着力稳增长、提质量,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坚持稳字当头,强化研判调度,扩投资、促消费、保主体,把牢发展主动权。一是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93个,完成投资895.73亿元,是年度投资计划的162.9%。滚动开展“三个一批”项目3期、75个,项目资金到位率、履约率、开工率、达效率均达到预期目标。不遗余力争取资金支持,到位政府专项债券11.4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25亿元。二是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引导企业开展房产、家电、餐饮等促消费活动10余场次,发放消费补贴210万元、带动消费1292万元;优化管理护航“夜经济”,4条“地摊经济示范街”夜间灯光璀璨、人气满满,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三是助企纾困成效明显。强化政策精准滴灌、资金直达快享,全年减、免、缓企业税费4.7亿元,兑现各级惠企补助3415.7万元;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2次,提供贷款3.42亿元;组织各类招聘活动70余场次,协助企业招录员工3800余人;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同比增长4.7%。困扰多年的制冷产品运输车辆通行高速公路难题得到解决,制冷企业运输成本降低10%。多功能智能化“内陆港”建成投用,民权-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成功开通,企业产品出口运费大幅下降。全县经济在多重压力下稳住了基本盘、拓展了新空间、保持了好势头。

  (二)着力扩增量、优存量,重点产业积厚成势。坚持内培外引并举、规模效益并重,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强筋壮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建立“双长制”“一链两图谱六清单”工作推进机制,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驻地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新落地开工项目27个,投资总额159.88亿元。保力新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链集群、同鑫制冷装备数字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大块头”项目相继落地,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南·民权第七届制冷装备博览会成果丰硕,展会规模和签约项目数量、金额均创历史新高。二是产业能级加快提升。澳柯玛、康拜恩完成智能化改造,实现扩能增效。阿斯贝拉制冷科技产业园基本建成,“民权造”压缩机即将投用,制冷产业缺“心”难题得到解决;河南兴民热能全国最大的CO₂热泵机组自动化流水线建成投产,制冷先进装备制造业含“绿”量更高;航天科工国内首条气凝胶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5%以上;铝基新材料企业数量达到24家,民权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铝模板生产基地;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莅临我县调研产业发展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民权高新区被评为“省级绿色园区”“省级循环经济园区”,产业发展量质并进的特征更加明显。

  (三)着力建平台、聚人才,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是创新企业茁壮成长。利盈环保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总数达18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市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53家,数量领跑全市。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科创平台数量位居全市前列。二是产业转型蹄疾步稳。全年科技投入2.46亿元,同比增长25.6%。实施“三大改造”项目45个,完成投资22.5亿元,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车间”4家、市级“智能车间”3家。与省豫检集团合作成立民权质检分院,河南省制冷装备中试基地、上海海关机电产品检测示范点挂牌成立,检验检测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3家企业被评为市知识产权强企,填补了我县该项工作的空白。三是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出台人才发展政策“31条”,实施“三名一能”引育工程,先后引进名医22名、名师31名、各类人才118名。成立了民权(北京)博士团,博士团成员扩充至877人,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创新活力不断涌流,成为引领产业升级、重塑发展优势的重要源泉。

  (四)着力补短板、锻长板,“三农”基础更加稳固。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一是粮食安全有效保障。持续开展违法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排查整治,深入推进以案促改,坚决做到“寸查村改”,省市下发及自查自提问题图斑全部“清零”。努力克服麦收期间罕见“烂场雨”和秋收连绵阴雨危害,综合施策、以秋补夏,全年粮食总产87.12万吨,受灾之年实现稳产丰收。二是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油莎豆产业初具规模,全国首届油莎豆科研成果转化暨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林田间菌香四溢。入选全省养牛、肉羊大县培育县,畜牧业“四类”肉产总和同比增速全市第一。人和镇西屯村、王桥镇麻花庄村成功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三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新流转农村土地41万余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考核验收,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初见成效,全国调研座谈会在我县召开。四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落实帮扶政策,发放小额贷款3.3亿元、各类奖补资金1613.64万元。医疗救助4.95万人次、救助金额3697.49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保42880人、资助金额1500.8万元,降低了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全县129个光伏扶贫电站实现发电收益4194万元,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24.5亿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06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