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继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紧盯“三类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紧盯“两个高于”,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种养业、扩大务工就业、盘活闲置资源、落实惠农政策等措施,实现农村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众稳步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完善村庄实用性规划,加强乡镇驻地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强化各类规划刚性约束,明确集镇发展定位,提升集镇功能环境,完善集镇治理体系,壮大集镇特色产业,把集镇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节点和区域中心。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整治“六乱”、开展“六清”,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6个。加大户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推行“一宅变四园”,引导广大群众植绿增绿、美化亮化人居环境,7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标准,4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标准,让农村真正宜居宜业、和美和乐。加强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继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不断夯实乡风文明基石。
(四)全力以赴建管城市,提升现代化驿城品质品位。坚持把高品质要求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一体解决城市建设“面子”“里子”问题,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高标准落实“三区三线”规划成果,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深入推进百城提质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韧性宜居城市,启动滨河西路、丰华路等道路建设,推动火车站西片区土地综合开发、东片区第三安置点建设等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城镇污水管网、污水改造、弱电入地等地下管网项目。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快植物园、练江河景观提升等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做好窨井盖专项治理,实现窨井盖完好率99%以上。依托火车站片区、文旅片区开发,完善解放路下穿京广铁路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文化艺术展演中心建设,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树立全周期城市管理理念。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完善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管理理念、模式创新,实施交通秩序整治、主次干道整治等“十大行动”。规范城市物业管理,积极营造和谐社区。优化建设“城市大脑”中枢平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全面融合,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规范发展房地产业。落实国家、省、市最新支持政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集中团购商品住房,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房票安置,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持续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充分利用政策性工具,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借款、免息再贷款以及商业银行融资支持,切实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五)全力以赴改善环境,擦亮现代化驿城鲜明底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让驿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深化“四水同治”“五水综改”,严格土地污染源头管控,加快实施环保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让驿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山长制等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保护,持续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强化北泉寺周边废弃矿山恢复治理,加强持证矿山动态监测力度,持续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1500亩,森林抚育3000亩,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探索推进碳汇交易。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清洁生产,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绿色社区达标率达到60%。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行垃圾分类和再生水利用,提倡绿色出行,建设节约型社会。
(六)全力以赴改善民生,顺应现代化驿城民生期待。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持续优化民生供给,努力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具“质感”。
扎实做好就业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统筹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支持新就业形态和多样化自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00人以上。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各类职业培训2.5万人以上。狠抓招才引智,完善“揭榜挂帅”“柔性引才”工作机制,打造“候鸟式”专家人才驿站,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实施人才绿卡计划,新增返乡创业11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