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23年政府重点工作
围绕今年的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经济运营在合理区间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储备和招商,围绕钢铁、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照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支持方向,进一步强化优质项目储备和招商。发挥沈丘对接长三角、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优势,突出产业链集群招商、龙头企业招商、股权投资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税源收入多、关联性强的项目。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以政府重资产、企业轻资产的方式,吸引更多产业集群落户,着力构建“科技+资本+产业”生态链,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达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实行“联审联批”,统筹解决好项目立项、环评、能评、选址、用地等问题,保障好项目实施。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加强低效工业用地治理,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储备不低于1000亩的工业“熟地”,确保主导产业项目用地“需用即供”。以“三个一批”和省市重点项目为重点,稳步推行“容缺办理”,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强化产业支撑引领。推动钢铁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周钢一期二步建设,及早实现钢产能500万吨生产目标。强化钢铁产业延链补链招商力度,加快周钢1000万吨级汽车钢和硅钢电磁新材料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久亿矿山机械开工建设,推进投资45亿元的中国船舶集团船舶制造和投资5亿元的中煤科工钻机制造等项目签约落地。完成东寨、西寨拆迁工作。高位谋划钢铁新城,打造产城人文同步发展、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培育壮大食品产业。以金丝猴、雪荣面粉为龙头,加快食品产业集群培育。重点抓好总投资20亿元的高端休闲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确保总投资10亿元、年产值60亿元的瑞茂通植物蛋白项目建成投产,推进“馋点小站”食品项目及早开工,持续壮大百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实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凯旺二期建成投产,争取五年内产值达到50亿元、利税达到10亿元。推进国网自控、万达智能装备、佛山新能源、泰燃智能科技、芜湖功能性新材料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实现百亿级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严控涉企收费,持续整治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进力度,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支持金丝猴食品、晶鑫科技等企业挂牌上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多措并举扩大消费。出台汽车、家电、房地产、餐饮、文旅等行业促消费活动工作方案,发挥“直播沈丘”平台资源优势,采取线上营销、联动促销、产销对接等系列举措,发放“爱心消费券”。探索建立“政银企”联合促消费长效机制,促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充分释放消费需求。培育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发展直播基地、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促进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公司化、规模化发展。
着力加强统计工作。强化经济运行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评估,进一步提升GDP核算监测水平,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现状。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监测,分领域分行业制定对策、建立台账,确保完成预期目标。充分发挥七个统计专班作用,完善“部门主管、统计指导、企业直报”机制,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实事求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持续推动“四上”企业入库,全面摸排县域中小企业,对达到入库条件的,加快登记入库;对暂未达到入库标准但有实力入库的企业,纳入“四上”企业培育库,力争达标一家、申报一家、入库一家。
(二)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引导支持企业创新。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县财政列支不低于500万元的研发经费奖补资金,确保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达到7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0%以上,新增研发机构90家以上,投入研发资金4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积极申报省级食品和钢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加快企业“三大改造”。加大技改惠企政策宣传,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改智改,对实施技改、智改的企业给予补助和奖励,对投资超500万元的技改、智改项目加大指导力度。2023年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省级头雁企业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
着力培养引进创新人才。鼓励企业引智引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完善人才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激励机制,强化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服务保障,支持大学生、青年劳动者等人员返乡创业,实施青年友好城市建设,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来沈创业就业。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着力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前瞻30年、编细15年、编实十四五”的战略思维,高效运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编制全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三月底前完成县城及副中心镇区规划,六月底前完成所有镇区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及配套规划,推动县域副中心乡镇、重点乡镇和一般乡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村庄布局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有序推进50户以下自然村撤村合并,确保符合条件的村庄应编尽编。积极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巩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