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18日)

  3.围绕三产融合抓农业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4.07万亩、改造提升4.38万亩,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总产保持在13亿斤以上,生猪出栏80万头以上。建设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13%。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实行“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提升宜城农产品知名度,新增2个“二品一标”[8]。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用好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等模式,新增涉农信贷资金3亿元以上。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向乡村延伸服务,提高农村消费品的集散和配送效率。培育2-3家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乡镇商贸中心。鼓励开展订单农业,力争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8亿元。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两天一夜”模式,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星级农家乐、星级民宿。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全面完成村级债务化解,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

  4.围绕宜居宜业抓和美乡村。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综合治理,新改扩建乡镇垃圾中转站17座,新建农村户厕1856座,创建8个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推进美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7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改善干线公路通行能力、提升路域环境,维修改造346国道、207国道、250省道部分路段。加快市级共配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三农”信息采集应用,新增5G基站200个以上,推进乡村振兴可视、可控、可管。

  (六)实施生态优先行动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围绕减污降碳抓绿色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行能耗预算管理,单位GDP能耗降低6%。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3-5个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3-5家。建好16个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推动75%以上的城镇新增建筑达到绿色标准。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无废城市。

  2.围绕巩固提升抓污染防治。抓好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开展大气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加快蛮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完成34个汉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严格实行危废全过程管理。全力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

  3.围绕净水扩绿抓保护修复。实施水系生态修复,巩固汉江、蛮河宜城段“禁渔”成果。修编《万洋洲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推进湿地恢复和汉江生态廊道建设。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国储林、汉江绿化治理示范等项目,争创长北山林场三角枫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启动流水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创建1个省级生态镇、2个生态村。

  (七)实施利民固本行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围绕获得感抓社会保障。落实援企稳岗和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就业7500人以上。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健全常态化的基金运行预测预警、防控监督机制。稳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龙头公租房建设、配租。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发展爱心慈善事业,弘扬扶弱助残的文明风尚。推进小区适老化改造,完成市养老服务中心、殡仪馆主体工程,新建一批农村公益性公墓。

  2.围绕幸福感抓社会事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渡峰工程”[9]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行动,启动鲤鱼湖教育集团、职教中心建设,推动雷河中学建设,新建宋玉幼儿园、职高实训基地,启用廖河小学、朱市一中及官庄中学综合楼。深化“市管校聘”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大力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试点推进“教联体”改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

  ——推进健康宜城建设。加快市中医院、鄢城卫生院、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改扩建7家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实现乡镇发热门诊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家庭医生服务水平,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做好后期康复管理。继续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加大重点专科建设力度,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发展中医药事业,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示范县。扎实推进“323”攻坚行动[10],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强人口均衡发展,强化老年健康体系,持续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充分挖掘、传承、繁荣楚文化,启动楚皇城保护性恢复、博物馆西楼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四馆两中心、鲤鱼湖智慧体育公园。推动青创园正式运营。实施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成一批村(社区)健身场地,承办1-2次规模性竞技体育赛事。提档升级宜城剧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投用1个城市书房,争创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举办“宜城大虾美食文化旅游节”,推进湖北旅游名镇、名村等品牌创建,打造宜城东、西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建设泉水头景区、高康美食文化街区。规划启动张自忠殉国处纪念园4A级景区建设,“醉美莺河”争创3A级景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61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