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18日)

  3.围绕提速突破抓项目建设。抓住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释放的机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笼子”,全年争取项目资金38亿元以上。聚焦经济开发区、小河临港经济区两大平台和五大主导产业,精心谋划包装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包保服务机制,坚持“周督办、月调度、季观摩”,强化在线监测、挂图作战、清单推进,实现开工到投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开展“三集中”活动,加快推进葛洲坝建材产业园、回天新材料胶粘剂、共同药业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5个、竣工项目50个。

  (三)实施平台提能行动

  打造南经开、北临港两大经济发展引擎,勇扛新使命、闯出新天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聚集强大势能。

  1.围绕筑巢引凤抓经济开发区。全力提升发展能级,实现经济开发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产值增长18%,税收突破3.5亿元,争创国家级园区和省级高新区。清理处置违法用地、批而未供和低效土地,重点盘活来度储能、新加坡工业园等闲置资产,力争盘活率达80%,盘活项目开工率50%以上;全员上阵抓招商、上项目,年内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重点实施园区供电供水能力提升、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等项目,推进治学路、雁北路、兴园路等道路排水工程,贯通经贸大道、凌波东路。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让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更舒心。整合楚业基金、园发投公司业务,探索“管委会+公司+基金”运营模式。完善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园区事园区办,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

  2.围绕放大格局抓小河临港经济区。以规划引领发展,加快推进总规、控规落地,按照园区整体规划、片区综合开发的思路,做好产业招商选商,打造襄阳市汉江港口经济合作区。以基建拉开骨架,加快建设港区至207国道集疏运公路、电厂西侧主干道、港区次干道,扩建小河镇污水处理厂,形成发展的基本雏形。以项目奠定基础,启动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绿色建材产业园、湖北联投智慧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汉江流域重要的能源、粮食、建材供应基地。提升小河港泊位生产能力,发展大宗散货和集装箱业务,建设汉江流域水铁联运物流枢纽。

  (四)实施改革赋能行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改革提质增效,赋能高质量发展。

  1.围绕高效服务抓政务环境。持续深化“一网通办”,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全国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构建数字政府。搬迁行政服务中心,推进无差别综窗改革,做实“一个窗口”。推动“审管联动”改革,实现部门之间审批、监管信息互认、共享、共用,形成“审批+监管+反馈+处置”闭环。推进“24小时智慧宜政晓屋”建设,在人流密集地方配备自助终端,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规范市场化社会化中介服务,建立评价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围绕要素保障抓投资环境。强化资金保障,推行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刚性兑现”,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措施。支持融资性担保平台建设,深化与襄阳中小企业担保集团合作,以担保体系助力企业融资增信。开展首贷拓展专项行动,新增贷款8亿元,首贷户比提升至15%,普惠小微贷款增速突破30%。强化人才保障,扩大劳动力资源供给,储备用工5000人以上。围绕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技术工人800名以上。强化用地保障,收储1000亩土地,对重点项目实行“差别化”供地方式和地价政策,推动“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

  3.围绕资源集聚抓创新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均增长15%以上,研发投入超过4.5亿元。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支持葛洲坝水泥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支持共同药业、阿泰克等企业建设襄阳市重点实验室。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公开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50名。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双促双争”[5],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共同推进。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金点子大赛、专家人才早餐会等活动,为创业聚人气,为创新添动力。加快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争创省级创新型县市。

  (五)实施协调发展行动

  完善“一核、两区、多点”[6]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主动融入襄阳都市圈,大力实施强县工程,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围绕提升能级抓空间布局。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和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布局,提高国土空间开发质量。加快建设小河临港经济区,推进疏港铁路、倚天大桥接线工程、207国道西移、217省道改建等项目建设,打造支撑襄阳对外链接的“桥头堡”。提高城市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推进东方化工生活区和研发大楼搬迁,将襄荆高铁宜城站北侧划入城镇开发边界,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小河临港经济区拆迁进度,盘活未出售经济适用房、空闲公租房,增强城市承载力和人口吸附力,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修订完善村庄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各镇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

  2.围绕精致精细抓城市更新。持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新建续建北环二路东段、紫阳观路北段、振兴大道南段等道路,为城市发展“舒筋活络”。改造老旧小区57个、城镇燃气管道2.9万户。整治鲤鱼湖新区道路排水管网,完善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水系连通等功能,打造韧性城市。推进汉江一桥、滨汉大道等重要节点绿化亮化工程,建成楚风路游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推进人防指挥中心建设。规范楚都公园夜市管理。狠抓“门前三保”,持续开展“共建美丽街区、共管城市家园”活动。大力整顿交通秩序,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持续推进“双网格”管理[7]模式,打造宜城样板。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智慧停车、数字城管等特色应用场景,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61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