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力深化改革,释放新区发展源动力。坚持改革系统集成,着力扩大开放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机制、注入更强动能,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做好管理体制优化“后半篇”文章,完成“三定”方案编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建立健全薪酬激励制度。继续承接省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确保“接得住、落得下、用得好”。重点提升“一枚印章管到底”“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审批执法服务效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鼓励首创精神,推出更多“重构性”“集成性”“示范性”的改革成果,让改革成为新区的鲜明特质。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政务大厅窗口功能,优化“线上全程办、预约错时办、主动帮代办”,提升“办不成事窗口”服务成效,审批环节、资料、时限再压缩10%以上,加快打造“无证明新区”。深入实施“千名干部联千企”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新区政企早餐会,完善企业百事通服务平台功能,倾心帮助企业拓市场、聚资金、引人才。扎实推进新区质量品牌建设行动,加快打造一批国家质检中心,推动质量管理、认证认可、专利技术与国际接轨,支持骨干企业争创国家质量奖和中国驰名商标。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升级新区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行“免申即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旗帜鲜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组建新区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行业商会,为政企沟通搭建桥梁和纽带。大力开展民营企业人才培训,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组织互访互学,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大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支持力度,扩大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人才基金、产业母基金规模,引导上市企业组建产业投资基金,提升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增强对接资本市场能力。助力企业上市,开展“一企一团队、一企一方案”精准服务,争取70家以上优质民营企业进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鼓励上市企业做大市值,支持上市企业再融资,扩充上市企业“湘江板块”。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加强典型选育,发布新区民营企业百强榜,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打造旗舰型国企,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新区国企向实体经济转型。完善国企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压减管理层级、子公司规模,再造内控流程,实现“瘦身健体”。开展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国资在线监管平台,推进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保值增值,力争国有资产规模突破2500亿元。
(四)扩大有效需求,增强新区经济驱动力。抢抓“后疫情时代”窗口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消费、强投资、扩开放,巩固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
促进消费升级。打造省会消费新中心,提质桐梓坡中央商圈、梅溪湖时尚商圈、洋湖国际商圈、滨江高端商圈、麓谷青春商圈,改造望城坡、溁湾镇等传统商圈。扩大传统消费,加快华润万象城、柏宁品牌酒店等项目建设,做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探索差异化政策,有力保障刚需,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积极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新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拓展服务消费,培育医疗康养、文化旅游、体育健身、都市休闲等消费热点,着力繁荣夜经济,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发展新兴消费,发挥数字商务示范企业引领作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丰富数字人民币消费支付应用体验,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优化消费环境,出台促进消费的激励措施,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举办主题节会活动,为消费市场增加“流量”。
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项目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提升社会资本投资比重,全年铺排项目1443个,年度计划投资1742亿元。改革优化集体土地拆迁补偿安置模式,铺排征拆项目121个,年度计划腾地1万亩。围绕“两新一重”、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建立全区项目储备库和滚动实施计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级计划“笼子”。紧盯“三类500强”企业、独角兽企业,发挥主机企业、高校校友等作用,大力开展供应链招商、资本招商、中介招商,全年引进10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个、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0个、“三类500强”关联企业20家以上。
提高开放水平。充分发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归小镇洋湖先行区等平台功能,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开展国际商贸交流、招商投资推介。做实湖南自贸联动协同区,链接中欧班列、江海航线、航空货运等对外通道,扶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打造跨境电商聚集区,全年完成对外贸易总额700亿元以上。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推进高铁西城片区、虞公港临港产业园及配套物流园建设,补齐高铁、水运短板,加快构建多式联运、联通世界的交通枢纽。持续扩大互联网岳麓峰会、海归论坛等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区外向度。
(五)塑造一流品质,提升新区综合承载力。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彰显山水洲城的颜值和气质。
展现独特风貌。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城乡发展格局,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功能体系。完善全域规划体系,开展直属区综合规划评估与研究,编制轨道线网、中小学校等专项规划,逐步实现新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大片区/乡镇-村庄四级全要素规划管控。统筹现代功能、自然肌理和文化传承,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提升建筑景观水平,加快构建“两山引领、七湖辉映、双廊相牵”的生态格局,大力塑造国际范、湖湘韵、江山景的新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