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扩大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做实离岸科创中心,配套建设科技加速器和特色专业园区,搭建前后台一体化平台。加快科创企业导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推动湖北中科、石材、蕲艾、薯芋产业研究院运营,组建中药材、茶叶、钢构、磷资源产业研究院。围绕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市县政府组织揭榜攻关。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1%,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优化在黄高校专业设置,深化产学研协同,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成立3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创建2个省级、1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创新柔性引才模式,让各类优秀人才近悦远来。
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开工建设沿江高铁合武段,加快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黄冈市域铁路前期工作,全面接入武汉轨道交通网。完善市域高快速路网,加快蕲太高速东段、G347等硬联通项目建设,开工英山至黄梅高速、麻阳高速北延线、沪渝高速黄黄改扩建工程,开展武汉至黄梅高速、武穴至瑞昌、黄梅至九江过江通道前期工作。推进京九铁路、沿江港口、花湖空港的多式联运,完成麻城石材铁路专线主体工程,谋划罗霍洲铁水联运、浠水公空联运。加快大别山物流大通道建设,实施“一县一中心”物流建设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实现村级物流服务点全覆盖。建成运营市进出口产业孵化基地,建设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升唐家渡口岸贸易和服务功能,争取设立海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以上。
发展供应链经济。围绕特色农产品和石材建材等产业,大力发展供应链服务业,增强科技研发、检验检测、人才金融、销售流通、品牌建设等一条龙服务功能,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麻城建设全国性石材交易中心。支持罗田、英山依托大别山绿色品牌,打造辐射周边省份的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支持蕲春打造全国中药材交易中心、浠水打造华中蛋品交易中心、黄梅建设区域性水产品交易中心。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供应链,推动黄州蔬菜,红安建材家居,团风、浠水新型建材,罗田中药材,英山茶叶,蕲春蕲艾,麻城菊花,武穴建材、化工,黄梅和龙感湖纺织、小龙虾供应链建设。对接花湖机场,建设空港商贸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引进一批集储运贸一体化、第三方物流优势企业,建成一批大宗商品中转基地、农产品交易平台、综合性商品交易中心。
推动深层次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黄冈国投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加快县级平台公司战略性重组。市县共建保障房运营和物业管理公司,探索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等业务板块市县合作。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办事创业痛点堵点,向最好水平看齐,向最难处动刀,推动数字赋能、流程再造,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行政执法体制、公物仓制度等领域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深化信贷风险补偿金和“白名单”制度,放大政策效应。强化政银担合作,优化贷款结构,持续提升存贷比,信贷总量增长13%以上。推动香江电器、龙辰科技、祥云集团过会上市,推动科峰传动、宏中药业、华建股份报会。深化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在专业园区、专项政策、专项基金等方面积极探索,当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到位资金730亿元以上。强化政策支持,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能。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及时掌握企业困难和诉求。从市场主体真实需求出发,依法依规保护利益,真刀真枪改善环境,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五)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就业优先,精准援企稳岗,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做强“艾灸师”等劳务品牌。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加强“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养老产业。推动“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落地实施,完成2500户适老化改造,新增婴幼儿普惠托位1000个。改造老旧小区638个,农村危房应改尽改。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公办幼儿园15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100所学校办学条件,280所学校纳入教联体试点。落实“双减”政策,强化校外培训治理。推进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分步推动农村普高进城。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黄冈师院“申硕”“更名”,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支持黄冈职院、科技职院创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支持应急管理学院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推进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教育公平化、均等化,发挥黄冈教育品牌对提升城市功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推进健康黄冈建设。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持续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整合城市医疗资源,统筹功能,提升效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市六运会。持续提升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城乡的覆盖率。高举李时珍品牌,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健康食品开发、中医药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康养福地。
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突出优秀历史文化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支撑作用,立足深厚文化底蕴,厚植道德土壤,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社会治理优势,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东坡文化、中医药文化、名人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协同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促进项目化、园区化、场景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增加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加强文艺人才培养,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加快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争取龟峰山景区5A创建通过国家验收、黄麻起义纪念园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审,推进天堂寨景区、黄梅“非遗”文化旅游区5A创建。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扩大文旅品牌宣传,培育文创产业新业态,把黄冈建成让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