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县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压力依然存在,宏观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但是,危机并存、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十大战略”,深化“两项工程”。中央、省、市各项方针政策为我县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我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好,特别是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战略、一整套调控政策、一揽子工作举措正在发力见效,蕴含着重大机遇。我们必须坚定必胜信心、增强发展定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以赴抓好县委确定的重点任务,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口5300人,粮食产量稳定在2.6亿斤以上,CPI涨幅3%左右,外贸出口总值增长3%,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完成市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稳字当头,以稳促进、以进固稳,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加大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确保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三农”战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落实“四个不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持帮扶政策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优化产业就业等政策举措,保持兜底救助政策持续稳定,继续将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向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适度倾斜。坚持常态化监测。做好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紧盯控辍保学、因病因灾、住房和饮水安全等关键要素,因户施策、分类帮扶,高质量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社区治理。深化提升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开发符合县内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香菇贷”“农商快e贷”“惠农e贷”“银担易贷”、香菇全产业链贷款等普惠产品的推广办理力度,加快推进特惠向普惠转变,积极创建“政银担保投”联动发力试点县。夯实农业基础。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地落细。持续开展农业实用人才培训,完成集中培训2000人次以上。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创建,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行政村至少要新建或改建一所水冲式公厕,高标准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000户,完成19个“四美乡村示范村”任务,每个示范村“五美庭院”样板户至少达到60%以上,其余行政村“五美庭院”样板户至少达到20%以上。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禁止露天焚烧;加强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民收入。做实做细优势产业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农旅结合、农企利益联结等工作,逐步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毫不放松抓好稳岗就业,引导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更多向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就业,以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稳定就业,实现持续增收。
(二)聚力集群成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突出“项目为王”,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加强对接,做优服务、创优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开足马力上项目。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个一”机制[14],提速建设总投资138亿元的115个重点项目。谋划储备一批,积极争跑,完善手续,力争更多项目进入省市重点。启动开工一批,集中各方合力、抓紧完善手续,力促三门峡清洁能源基地、中州自在谷康养度假等前期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建设一批,全力赶工期、抓进度,确保官道口镇果岭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区、河南多甜蜜蜂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等新开工项目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建成投产一批,确保返乡创业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卢氏县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处理再生利用中心等续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精准对接抓招商。突出招商为先,扬优势强后劲。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战略机遇,围绕食用菌、中药材、果品、文旅康养、蜂产业等五条产业链,持续推进大员招商、定点招商、代理招商,对接优质资源,争取再签约一批项目,确保全年签约落地10个投资超亿元的产业项目、4个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快形成“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强化服务优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细化领导包联企业机制,配强“首席服务员”,将“问题化解率”作为衡量服务企业成效的重要指标。依法推进征地工作,实现“地等项目”;全面摸排和盘活利用各类低效、闲置用地,切实增强城市经济的投入强度、经济密度和产出额度。优化投融资平台功能,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授信,助力企业“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