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4月24日在西工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西工区人民政府区长 史千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拼搏,砥砺奋进勇攀新高

  过去五年,是我们不忘初心、攻坚决胜的五年,是牢记使命、勤勉创业的五年,是夯实根基、开辟新局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与全区人民一道,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团结一心、实干争先,携手决胜小康路、同步迈入新征程,全面完成了区第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活力西工、智慧西工、幸福西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稳中求进,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不利影响,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1年底,全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39.1亿元,是2016年的1.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2亿元,是2016年的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亿元,总量连续18年蝉联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9亿元,是2016年的1.3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01万元、2.15万元,是2016年的1.4倍和1.5倍,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

  五年转型增效,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商贸支撑更加有力。围绕“商务强区”,“一区、两带、六圈、七街”服务业发展格局日益完善,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153个,洛神广场中央活力区、丹尼斯大卫天地等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华美达酒店、三维友邻、长申广场等品牌企业入驻西工,商务中心区能级提升,五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525.6亿元,2021年底占GDP比重达到65.6%。“西工转转”促消费品牌持续擦亮,王府井百货、建业凯旋广场等3家商场荣获“省品牌消费集聚区”称号。楼宇企业突破3700家,税收超千万元楼宇达到7栋。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工业质量持续提升。围绕“工业强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累计实施工业重点项目80余个,华荣生物育成中心、中收机械涂装线升级改造、正大食品生产线自动化、上海特安一凯高端轴承产业化等项目竣工投产,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累计达到720亿元。完成“三大改造”投资25亿元,一拖、采埃孚、黎明院、隆盛科技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改造全覆盖。“两化融合”对标、贯标企业超100家,5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智能车间”,西工经开区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文旅融合成效明显。围绕“文旅强区”,“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接待游客超3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70亿元。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获评国家4A级景区、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西工兵营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上阳宫文化产业园展现历史底蕴,汉屯路等文旅商业街区再添城市打卡地。红山欢乐谷获评省特色休闲观光园区,樱桃沟被授予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近郊生态游品牌叫响全市。

  五年开拓创新,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功获批郑洛新自创区洛阳片区辐射区、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获评省级创新龙头企业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63家,超额完成“十三五”双倍增目标。小微“两创”综合考评位居全市前列。“河洛英才计划”孙周通、张宪明团队落户西工,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重大专项16项,获评省级科技人才奖项5人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万人专利拥有量突破20件。开放格局加速构建。全市唯一的跨境电商通关平台常态化运行,中国邮政豫西邮件处理中心、洛阳顺丰电商物流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全力推进,B型保税物流中心加快申建,洛阳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被授予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开放总量持续做大,累计引进省外境内资金319.2亿元、省内资金13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近90亿元人民币,外贸指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9个,总投资379.8亿元,签约项目开工率达90%。改革事项稳步推进。583项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区政府机构改革、街道改革、国企改革、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等圆满完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力推进,150余项省市下放权限应接尽接。“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四级”政务服务架构全面形成,“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实现率100%。

  五年凝心聚力,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就。脱贫致富有效衔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较2016年增长5.7倍,顺利实现整体脱贫。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红山年均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集体经济活力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成果突出。完成“双替代”3910户,“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跃居城区前列,优良天数增加104天。铁路防洪渠治理全面完成,中州渠、邙山渠治理加快推进,28.5公里涧河河岸、1350亩金水河湿地公园展现新颜,19条区管道路和122个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河长制”全面落实,完成污水源治理116个。新增国土绿化60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2.2%。风险化解稳步推进。非法集资陈案化解40起,结案率逐年提升。61个问题楼盘处置到位,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工作获省先进。政府债务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财政资金统筹能力显著增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0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