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青年创新创业核心区。向风口产业加速转型,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创新平台持续做强,产业平台聚才能力全面增强。引才育才服务体系、政策体系持续完善,青年就业创业环境全面优化。一批青年人才公寓、青年驿站建成投用,教育医疗等服务供给优质均衡,青年安居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社交消费、文体休闲场景精准布局,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业态、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城市潮流时尚吸引力不断提升。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青年在西工创业就业的认同感、融入感不断增强。
建设宜居宜业典范区。中心城区、经开区、红山片区协调发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成效显著,580个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全面完成,交通“微循环”高效畅通,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城市形象面貌、服务配套、功能品质、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服务支撑创新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红山片区发展要素加快补齐,乡村环境美丽宜居,城乡融合基本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转型成效明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洛阳B型保税物流中心、红山多式联运中心等一批高质量开放平台建成投用,洛阳西站成为全市对外开放重要货运车站,集多式联运、智慧运营、供应链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基本形成,成为全市重要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成为洛阳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示范区。全省一流、全市先进的营商环境示范区加快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全面形成。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重任在肩,只争朝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坚信,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凝聚共识谋发展,汇聚合力抓落实,“活力西工、智慧西工、幸福西工”美好愿景一定能顺利实现!
三、立足当下,实干笃行再谱新篇
2022年,是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赶考之年,也是承上启下、深化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奋进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影响深远。必须着眼五年、立足当前,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出新彩、出重彩。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区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聚焦省委“十大战略”,锚定市委“三项重点工作”“三个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区委“13673”工作布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活力西工、智慧西工、幸福西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人均GDP增速均为8%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5%,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聚焦十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项目攻坚,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坚持“项目为王”,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加快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抓项目扩增量。落实“项目全面建设年”,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全力推进总投资1181.7亿元的255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20亿元以上,其中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坚持县级干部领衔分包、“五个一”等项目服务制度,落实周例会、月推进、季观摩、年考评推进机制,精准承接109项市级下放事权,全力服务项目手续办理。加快“标准地+承诺制”改革,7月份实现试点项目“拿地即开工”。促招商强变量。落实“投资促进强化年”,围绕主导产业图谱,精准绘制招商路线图,力争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紧盯主导产业,推进融创红山印象、综合物流基地、中关村新兴产业科技园等项目尽快签约。紧盯科技创新,推进中科驰睿、千歌机器人等项目尽快落地。紧盯产业链延伸补强,推进北大医疗影像、智能巡检机器人、精密轴承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洽谈对接。紧盯风口产业谋划项目,保持动态储备招商项目不少于100个。优服务育存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新增包联服务企业500家以上,组织“四项对接”等活动75场以上,精准落实惠企助企政策,引导企业向风口产业转型,推动企业反映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加快建设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开展中小企业升规入统培育行动,全年新增“四上企业”60家以上、其他市场主体1万家以上。强化资金支持,争取政府专项债、各类政策性资金13亿元以上。搭建银企对接桥梁,新增企业、项目贷款25亿元以上。
(二)聚焦创新驱动,增强发展第一动力。落实“创新引领提质年”,全面构筑创新矩阵,加快建设全市创新要素集聚区、青年创新创业核心区。打造高层次创新载体。做强经开区创新“大载体”,实施超亿元科技项目10个以上,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园(西园)、凤凰谷产业园二期、中关村新兴产业科技园等科创载体建设,围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布局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经开区创新发展“主引擎”。全力建设创新“小载体”,围绕智能科技智慧岛创新社区建设,深化与中科院计算所、自动化所等合作,推动中科驰睿边缘计算、千歌机器人、中鑫磁悬浮电机等项目建成投产。围绕生命健康智慧岛创新社区建设,推进国创中心洛阳成果转化基地年底前投入运营。围绕西工硅巷智慧岛创新社区建设,支持猎户星空、晨文网络等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壮大,跟踪航空宏图、瀚海科技等意向企业尽快落地。支持导弹院、航空工业光电所、黎明院等建设创新载体平台,链式培育孵化创新型企业。力争全区创新载体面积突破2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和团队超过300家。壮大高成长创新主体。坚持引育并重,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用好市场化、专业化力量,提升高企培育服务水平,大力引进科技型企业落户,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华荣生物、中科人工智能研究院、大鱼视觉等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加快建设生物催化技术新型研发机构、人工智能技术中试基地等风口产业创新平台,着力推进重点工业、信息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60家以上。汇聚高质量创新要素。落实《西工区人才引进和认定支持办法》《西工区打造全市青年创新创业核心区行动方案》,设置3000万元人才奖励资金,着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青年创业人才等1000人以上,创业团队100个以上。定期开展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科创企业对接活动,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落实“科技贷”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设立种子资金、产业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