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们以“民生”聚“民心”,人民福祉达到新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223.3元,是五年前的1.4倍。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五连增。累计投入教育经费3.47亿元,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是我们用情为民的最大肯定,也是我们坚定信心、持续奋斗的不竭动力。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干部,向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龙亭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项目储备仍有不足,民生短板还需补齐,财政支出面临压力,作风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上下同欲结硕果,蓄力扬帆谱新篇。展望今后五年,我们既满怀美好憧憬,又充满必胜信心。我们坚信,只要保持“拼”的精神、“干”的劲头、“闯”的作风,担当作为,务实重干,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未来的五年必然是乘势而上、善作善成的五年,必然是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全面振兴实现飞跃的五年。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当前,龙亭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郑开同城,迎来了一系列重磅政策、资金支持。城市边界的进一步拓展,即将竣工的连霍高速龙亭站、正在进行的古城城市更新、开工建设的安远门大道及周边片区开发,让我们提质发展、稳中求进的基石更加牢固。我们务必要抢抓机遇、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今后五年的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文商旅集群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区级基本财力、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突破。在发展支撑上,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亿元;城镇化率不低于80%,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持续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两个高于”(高于GDP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民生领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7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发展布局上,着力打造“一纵五横五组团”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在发展定位上,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在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和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抢机遇、挖潜力、扩优势、增效益、显特色,全力打造文化传承区、品质宜居区、消费休闲区、生态涵养区,在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中,实现龙亭更大作为、展现龙亭更大担当。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产业提质,筑牢发展根基。围绕“生活性服务业抓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抓突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生活性服务业遍地生花、生产性服务业生根发芽,双引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一是生活性服务业抓转型提升。巩固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大金利源等商超,新都汇、珠玑巷等街区的二次招商力度。大力招引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吾悦广场、远洋里·十里桃源等项目落实落地。
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结合沿黄生态廊道、柳园口湿地公园、槐树林森林公园、野鸭湖、柳干渠廊道等项目,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结合北部片区城市设计,精准招引医养结合项目,打造集颐养、社区医疗、老年大学、老年休闲娱乐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清明上河园三期项目建设,年底前初步达到交付条件。打造七盛角、开封城墙等特色网红打卡地,点亮古城之夜,让夜经济成为城市活力的新引擎。以乡村旅游带动朱记官瓷、大北岗菊花、巴屯汴绣等本地特色产品做大做强,打造农业生产、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相互支撑的“农文旅”产业链。推动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抓突破。将专业园区建设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重要载体,坚持以园区产业为支柱产业,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立足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建筑和人力资源两大产业园。大力招引入园企业,尽快达到开园条件,第一批企业实现入驻。树立“管行业要管产业、管招商”的理念,围绕建筑行业,招引建筑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围绕考试经济、培训经济,招引人力资源产业链相关企业。鼓励支持区直部门利用本行业资源优势创新探索,谋划实施新的专业产业园。以新园区建设实现“换笼立新”,逐步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应用示范平台,实现园区间产业互补、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