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科技”“金融”双翼,助力科技企业腾飞
建设广珠澳科创走廊,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吸引更多科技企业集聚,形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产业集群。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信用链融合联动。全面深化“金融三张网”建设,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促进澳珠极点金融创新。推动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我们认识到,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讲信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推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中小企业“讲信用、树品牌”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同步行动,推动国企带头做示范、做表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全社会树立“有信用就有钱”的正确导向,促进银企合作、金融交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丰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实践。进一步发挥各类金融机构集聚的澳珠极点优势和省政府下放珠海农商行管理权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实施“珠海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让金融“毛细血管”遍布广大中小微企业,进入千家万户。用好用足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科技天使基金。加快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区域性知识产权中心。
强化示范企业引领作用。继续实施“高企倍增”行动,年内新增高企600家以上,推动600家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培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发挥格力电器等企业的质量示范引领作用,鼓励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提升质量标准。
更好发挥科创平台功能。支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统筹国家战略和地方所需,聚焦海洋科技重点研发领域开展创新,配合国家海洋局和省政府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上半年建成港珠澳海洋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加快建设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发展。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发挥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及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作用,促进境内外成果转移及国际合作。
加快建设青少年科普中心。发挥中国航展等重大平台优势,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充分利用现有展馆和第十四届中国航展部分展览精品,在珠海航展中心建设珠海太空中心,常态化展示国家航天、航空、国防领域最新成果与明星展品,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助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国家综合海洋试验场等资源,启动建设珠海海洋科普中心,同时作为珠海科技馆。
(四)实施“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工程,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切实增强区、镇、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珠海城乡融合发展、全域高质量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强市级对金湾区、斗门区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联动,推动优质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深入推进香洲区、高新区超级创新孵化载体建设,加快推进香洲北工业区连片改造项目,推动拱北口岸商贸中心焕发新活力。推进“洪保十”片区建设,全面启动珠海中心站(鹤洲)高铁枢纽站开发建设。高标准推进高新区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
发挥重点项目带动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统筹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推动457个项目开工、387个在建项目提速,其中,市级项目137个,区级项目568个,镇级项目127个,村级项目12个,镇村项目中“三农”、水利项目占43.2%。健全重点项目并联审批机制、挂图作战协调督办机制,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资金等要素需求,提高重大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达产率。
促进全域联动消费。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增加文化、旅游等高品质服务供给,集聚更多人气。推出“全域旅游区区有网红新热点”计划,重点围绕香洲区的“情侣路”浪漫风情海岸带和“港珠澳大桥旅游”、金湾区的“珠海太空中心”、斗门区的“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高新区的“唐家古镇”、鹤洲新区的“海岛旅游”,联同横琴长隆,打造一批网红新热点。做大口岸、免税经济,打造环口岸消费带,建设一批服务港澳青年的跨境电商直播基地。支持水上运动、内河游艇游轮、水文旅文创、滨水休闲康养等发展前景广阔的涉水产业发展。举办赛车、无人机表演、马拉松赛、沙滩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打造情侣路魅力滨海活力带。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着力稳定粮食生产,高标准建设312平方公里的斗门生态农业园。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推进集中连片内陆养殖鱼塘标准化和尾水治理项目。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动国联、恒兴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顺应当前全国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高潮,支持格力电器牵头打造1000亿元规模的预制菜装备产业联盟,推动预制菜在珠海“接二连三”(接第二产业、连第三产业)。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的海鲈交易平台,发展数字农业、“年鱼经济”、休闲渔业等新业态,并延伸到港澳市场、国际市场。增加土地专项指标,加大市区联动特别是市属、区属国企与区、镇、村的联动,鼓励市属国企全面参与各区产业园区和城镇化建设,参与村级物业开发建设,全面铺开“村村有物业”工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全市30万村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用心用情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米林农场及重庆巫山县,继续推进对口贵州遵义东西部协作和省内产业帮扶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化与黑河市的对口合作。